好百科首页 > 一次次登上热点的“头颅移植”是否靠谱?

一次次登上热点的“头颅移植”是否靠谱?

陆远熙 2017-11-21 浏览159次
一次次登上热点的“头颅移植”是否靠谱?的头图

最近几天,曾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首例人类头颅移植术”又一次成为了新闻热点,因为该手术的策划者、意大利医生卡纳韦罗宣布,他的中国合作团队已经在遗体上完成了一例手术。当然,从针对这一消息的报道来看,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和质疑依然远多于对手术完成的赞扬,完全看不出有什么“首创研究”的气氛。

实际上,社会各界的看法在这次“头颅移植术”事件中并非没有道理,以当前的医学水平而言,在临床环境中实施这样的手术毫无科学意义和成功可能,整个事件与其说是“开拓性研究”,不如说是彻头彻尾的舆论炒作。

头颅移植术的风雨路

尽管这次事件本身显得漏洞百出,但不可否认的是,“头颅移植”这个看起来有些荒谬的想法,对于解决部分医学难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且在外科基本技术足够发达、社会观念进步的情况下,手术本身并非是“不可完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因意外(交通事故、灾害)、疾病(神经病变、感染等)等情况而失去对躯体的控制功能的人并不少见,而且囿于当今的医学技术,他们大多难逃死亡厄运,少数幸存者也极难靠治疗来恢复自理能力(例如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就是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他除了思考之外的几乎一切活动都要依靠外界辅助)。针对这些遭遇无尽痛苦的患者,有医生大胆提出了“头颅移植”,即仿效器官移植,将患者的头颅移植到一个健康的躯体上,从而使患者摆脱病变躯体的困扰。

这样的讨论从未仅仅局限于纸面,早在现代医学发展尚未完全成型的1908年,法国医学家、19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卡雷尔便利用自己所发明的血管缝合技术,和美国医学家格斯里一起完成了“双头狗”实验(即将一只狗的头颅与另一只狗的颈部结合,维持其血液供应)。虽然由于排斥反应和血管吻合不良,移植的头颅很快失去功能,但这样的尝试依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法国医学家卡雷尔,他因血管吻合技术而留名青史,但其实他也是第一例“双头狗”手术的完成者

到了外科技术已经大有进步的1954年,前苏联医学家德米科霍夫再一次尝试用新的手术技巧来完成经典的“双头狗”实验。有了医学发展的加成,德米科霍夫的双头狗显然更为成功:移植的狗头可以感知一些基本的外界信号,血流供应正常,甚至于可以进行简单的运动。他完成了数例近乎一样的“双头狗”手术,其中最幸运的狗存活了29天,死于移植的狗头所引发的排斥反应。考虑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排斥药物硫唑嘌呤在1962年才被应用于器官移植,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十分伟大的。

德米科霍夫的双头狗,在当时无疑是令人震惊的

头颅移植的实现有哪些障碍?

正如前文所述,头颅移植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近百年来研究头颅移植理论和动物模型的医学家更是大有人在。抛去复杂的伦理因素不谈,阻碍头颅移植从理论迈向现实的因素,大致可以概括为手术技术、功能恢复和排斥反应三个方面。

头颅移植的设想来源于在19世纪到20世纪间飞速发展的外科技术,而有趣的是,阻碍头颅移植成功的最初因素,也正是外科技术的不成熟。连接头颅和躯干的血管组织多如牛毛,且功能各异,手术时哪怕只有一根极小的血管没有完全吻合,都可能导致头颅的一个关键部位失去血液供应,从而发生坏死;不仅如此,血管吻合后的愈合、组织重建和供血维持,受到手术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血管功能恢复不尽如人意,乃至于出现血管吻合口断裂等致命并发症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这些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在涉及多条大血管的头颅移植中更为常见,后果也更加严重。

手术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实现头颅移植手术的外科障碍,但神经组织的吻合、愈合和功能恢复,又成为了另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由于头颅移植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患者正常的躯体运动和支配功能,而这些功能又严格依赖于神经组织的正常工作,所以移植手术对神经组织的处理显得无比重要。可惜的是,在20世纪后期飞速发展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于大神经断裂后的吻合和修复,依然无能为力,仅有的少数针对大神经的显微外科重建尝试,均因无法在微观上完好吻合神经组织,或是吻合的神经组织在手术后无法再建立连接而以失败告终。更加可怕但却总是被人忽视的一点是,如果吻合后的神经组织建立了错误的连接并在错误的方向上再生,不仅会导致头颅移植后功能迟迟无法恢复,错误再生的神经组织还会给患者的大脑输送一系列错误信号,使患者的意识陷入“水深火热”般的折磨中。困扰截肢患者的幻肢痛,就是神经组织错误再生所带来的典型疾病。

即使解决了大神经吻合的问题,头颅中存在的极大量小神经组织,吻合所耗费的时间也非常可怕,脆弱的头颅神经组织和脑细胞能否在如此长的缺血状态中完好保存,以及神经细胞能否在和其他组织失去实际联系的情况下维持功能正常,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在今天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却依然能够置患者于死地的排斥反应,也是施行头颅移植的重大阻碍。头颅有着极其丰富的血液供应,这使得其具有被排斥的高风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眼角膜缺乏大量血液供应,因而角膜移植很难产生排斥反应),而尽管以往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因血脑屏障的存在而不易被排斥反应所困扰,但头颅移植本身便有破坏血脑屏障的可能性,排斥反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者是其他头颅组织的事件在头颅移植的动物试验中也时有发生,这也意味着头颅并不是排斥反应的“特惠区域”。而防止免疫系统对如此巨大、复杂的组织产生排斥反应,代价可能是人体所难以承受的。

这起新闻事件的目的何在

在多个和该团队有关的“头颅移植”新闻事件中,该团队成员一直认为自己的研究“有很高价值”、“不必急于否定”,但外界舆论却一直在为这项研究泼冷水,甚至于医学领域也开始指责“头颅移植”本身不具有应用意义,而在近日该团队宣称“完成了尸体的头颅移植”之后,著名神经外科学术组织——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更表示这一手术“伦理学上不可接受,科学上没有意义”,这无疑进一步使“头颅移植”事件显得扑朔迷离。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对头颅移植事件发表了官方声明,措辞极其严厉,并持完全否定态度

从相关新闻报道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头颅移植”的手术团队在近一两年间多次召开发布会宣布自己的结果,并且积极联系和回应外界的各种质疑,但他们拿出的手术方案的“靠谱”程度一直以来饱受质疑,而团队对舆论的回应也并未直击这些质疑,也没有拿出说得过去的学术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计划的可行性,反而在接受采访时屡次“打太极”,更是利用诸多吸引舆论的手法(例如让接受试验的患者曝光,利用一些容易引人注意的观点而“炒作”等)来博出位。这样的言行举止,加上技术本身缺乏有力的理论和实践资料作为支撑,无疑令手术团队难以获得大家的信任。除此之外,这项手术并未获得任何一个国家认可为常规治疗方法,作为试验性疗法也缺乏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国家级临床试验机构的批准,手术一旦进行即有违法违规之嫌,不知手术团队在那一刻,是否有能力、有信心顶住相关的后果。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一次次登上热点的“头颅移植”是否靠谱?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00722.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陆远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