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想成为秦国虎狼之师的锐士吗?募人府等着您报名从军
想成为秦国虎狼之师的锐士吗?募人府等着您报名从军
秦军素有虎狼之师的威名。但这个杀气腾腾的称号,其实特指商鞅变法后的秦军。战国头号改革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富国强兵之术。变法的一大目标就是重塑秦军。历史小说《大秦帝国·黑色裂变》中有这么一段情节:“从各县精壮中一举招募了两万多新兵。因为军功激励,应征者踊跃而来,大大超出所需数额。面对从军人潮,车英报卫鞅批准,定了两条军法:一、只招家有三丁以上者入伍,独生子、二子者纵然本领过人,也不招收。二、以魏国‘武卒’的标准严格考选。”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
这段招募新兵剧情虽是文学虚构,但在很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很多人印象中,秦国实行的是普遍征兵制,没有募兵制。事实上,秦国不仅有专门的募兵机构,而且秦孝公在商鞅入秦之前就募过一次兵。
【招战士:孝公元年四大新政之一】
公元前361年,年仅21岁的秦孝公即位。就在去年,秦军打赢了少梁之战,俘虏魏国丞相公叔痤。秦献公距离自己的毕生志向——收复先君秦穆公时的故地——河西地又近了一步,但他没多久就去世了。秦魏停战,秦军退出少梁,两国仍以洛河与魏长城为界对峙。
年轻的新君心有不甘,却不得不忍耐。魏国虽败,但还是老霸主。此刻的秦国连关中平原都没占完整,地盘小,人口也不丰。秦献公的三次东征耗光了国库的多年积蓄,西部诸戎也跟魏国眉来眼去。面对内忧外困,秦孝公一上台施行了四大新政——振孤寡,明功赏,发求贤令,以及招战士。
▲秦孝公
振孤寡是为了救济生活困难的烈士家属群体,明功赏是为了巩固朝野的凝聚力。求贤令吸引了不少外邦人才入秦,最著名者正是变法总设计师的商鞅。至于招募战士,秦孝公并不打算搞军备竞赛,只是纯粹因为兵力吃紧。
此时的秦国只是初步完成了“户籍相伍”,尚未施行郡县制和普遍征兵制。理论上可以按户征兵,但秦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官府无法直接控制的乡邑聚落,政令难以下达到乡。因此,秦献公的动员方式还带有较多的春秋旧兵制残余,主要依赖首都圈的国人和少数直辖县的庶民。三次东征虽胜,但国人伤亡较大、负担沉重,搞得秦孝公一上台就得振孤寡。秦孝公瞄准了两个目标。一个是函谷关外的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当时属于魏国西河郡;另一个是陇西的獂戎,在今甘肃陇西县一带。他想来个声东击西,东围陕城是佯攻,真正的意图是铲除不安分的西戎獂王,稳固自己的大后方。
▲战国地图(局部)
当前最大的困扰是兵员难以补充。由于做不到普遍征兵,秦孝公才决定在战前招募战士,以此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战前临时募士扩军的做法,直到两汉时仍被沿用。比如西汉北军出征前会以各种方式募集兵员。
【从出土文物看秦国募兵制的冰山一角】
很多人以为募兵制是从汉代开始的,其实不然。战国时已有募兵制,而且秦孝公不是最早募兵的人。当年夺走河西地的兵家亚圣吴起,在魏国创建武卒制度来选拔精锐,又在楚国抚养“战斗之士”。齐国也选募擅长格斗的“技击”作为军队骨干。秦孝公招战士纯属借鉴先进经验。秦封泥、印章有“募人府印”和“募人丞印”,可见秦国设有专门的募兵机构。
出土秦简表明,秦统一前后的县府设有列曹和诸官等机构,偏偏没有募人府。显然,募人府是直属中央的都官机构,只设在首都。在郡县制不发达的孝公时期,秦国没法让县府按照役册来依次征发民众入伍。所以,想要应募的热血男儿得到自己奔赴首都栎阳,到募人府报名参军。那些带马从军的朋友,只要马匹能达到军方的要求,就有望被选为秦军骑士。
▲里耶秦简(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服役时间较长,募兵被秦律称为“冗募”。里耶秦简里就有迁陵县“冗募群戍卒百卌三人”的记录。《司空律》规定,母亲是隶妾的百姓如果没有被谪戍,可以通过自愿从军戍边五年(冗边五年)来帮母亲恢复自由身。由此来看,冗募之兵的服役年限至少有五年。《敦表律》规定:当应募者服役期满后,要向官府提交关于文书凭证,如果被发现服役时间未满,就罚去边疆再服役四个月。
此前的少梁之战打了一年多,让秦军减员不少。招战士政策吸收了来自各阶层的壮勇士民。经过募兵补充的秦军东围陕城、西斩獂王,圆满完成任务。孝公凭借军事胜利一举树立威信。他顺势把一批战斗英雄纳入自己的禁卫军。按照秦国军制,这些战士将成为离国君最近的郎官,负责掌守宫殿门户、宿卫殿中、出充车骑。本次招募的绝大多数轻车士和骑士,也会编入只听命于国君的京师戍卫部队。这对孝公的宝座和商鞅变法都至关重要。因为他需要更多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以对抗两股势力。
【秦孝公的两大眼中钉】
对于秦孝公来说,国内最大的隐患是以宗室贵戚为主体的庶长集团,而最主要的境外威胁是兵家亚圣吴起创建的魏武卒军团。这两股势力让几代秦君都如芒在背。尽管秦国的分封制不发达,但庶长集团对君权的威胁毫不亚于山东列国的卿大夫。庶长们掌握着军政实权,相当于卿相将军,有自己的私属卫队。卫队人数虽少,但一般是精心挑选的武士,战斗力强于其他部队。当庶长们串通一气时,只要集结一千私属卫队,就足以血洗朝堂。这是庶长集团把持朝政的本钱。
在秦国史上,庶长集团多次发动兵变,废立君主。比如,孝公他爸秦献公少年时被迫流亡魏国。献公的曾祖父秦怀公甚至被庶长集团逼得自杀。多年后,执政的庶长改率部弑君,迎接已经成年的献公回国。献公即位后马上迁都栎阳,未尝没有趁机摆脱庶长集团控制的意图。比起盘根错节的庶长集团,魏武卒的威胁更大。魏武卒是魏国从全军士兵中选募的精锐战士,入围标准是“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篇》)。他们不仅有出色的体能和勇力,还兼通各种长短兵器武技。
▲魏武卒(图片来自网络)
入选魏武卒的军人服役时间很长,训练及装备水平更高。魏武卒当年吴起蚕食河西地时,魏武卒让秦军吃尽苦头。随着魏国战略重心东移,大量精兵良将被调到中原战区,这才给了秦献公可乘之机。兵不贵多而贵精。秦孝公需要一支比庶长私属卫队和魏武卒更强悍的精兵,确保战则必胜。于是他和商鞅借鉴吴起“简寡良才”的思路,从募集的士兵中进一步选练精锐。秦穆公时的秦国王牌军叫做“陷陈”,即能突破敌阵的猛士。而这批战士在未来将得到另一个令诸侯畏惧的名号——锐士。
【秦锐士跟普通士兵有何区别?】
儒家大师荀子跟赵孝成王讨论军事问题时,对比了齐、魏、秦三国的军制。他认为齐技击不如魏武卒,魏武卒打不过秦锐士。可见在战国后期,“锐士”成为秦军精锐部队的代号。小说《大秦帝国》据此虚构了一个“铁鹰锐士制”,把秦锐士写成了兼通步骑战阵的全能特种兵,二十万大军只选拔出1600名铁鹰锐士。
由于史料缺乏详细的记载,我们无从得知秦锐士真正的选拔方式。出土秦简的律令文书更多在讲基层政务,涉及的军制知识很零散。既然秦军以魏军为主要对手及学习对象,主持变法的商鞅又来自魏国,秦锐士的选拔考核方式很可能跟魏武卒类似。不过,从秦魏两国一边倒的交战记录来看,秦锐士的训练水平远高于魏武卒。
荀子认为秦锐士的战斗力源于“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的激励制度。斩首五级就能役使五家民户。该细节透露了秦锐士的实际身份——有爵军吏。
据《商君书·境内篇》载,“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秦国的有爵人可以申请让无爵人做“庶子”(隶仆),一级爵位一名庶子。朝廷不起军役时,庶子每月为其大夫服役六天。若有军役,庶子“随而养之军”。而大夫恰恰是秦军功爵的第五级爵位,能拥有五个庶子,正好对应了“五甲首而隶五家”。
▲《商君书》(图片来自网络)
按照秦国军法,二级上造爵到四级不更爵是“卒”。爵至大夫的秦锐士并非普通士卒,而是拥有五顷田、四十五亩宅基地以及五名隶仆的小土豪。无论在军中还是乡里,他们都不跟无爵或低爵士兵编为同伍。也就是说,秦锐士就和春秋时的战车甲士一样,是构成军队骨干的基层职业军官。
本文摘自《大秦帝国·黑色裂变》,作者始安公士或,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想成为秦国虎狼之师的锐士吗?募人府等着您报名从军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28660.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冷兵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