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罗马皇帝屋大维的政治谋算,究竟有多厉害?

罗马皇帝屋大维的政治谋算,究竟有多厉害?

MY分享站 2018-08-03 浏览40次
罗马皇帝屋大维的政治谋算,究竟有多厉害?的头图

屋大维在取得全罗马最高权力后,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

毕竟独裁与罗马人的传统观念可说是水火不容,共和制的罗马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就连政府架构中最具权力的执政官一职,也是同时有两名,任期也只有一年,以防止一人独大。因此,要成为稳固的独裁政权并不是靠武力压制就可以成功,屋大维要面对的,便是如何安坐在这个权力的高峰而又不会迅速被拉倒。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创者,第一位罗马帝国皇帝。平民出身的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必须要理清的是,整个罗马世界的正式国名,并不是什么“罗马共和国”或“罗马帝国”,它的官方国名是“元老院与罗马公民(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简称 S.P.Q.R.)”。也就是说,罗马世界的主轴中心,是立法机构元老院以及身为国家公民的罗马人。简而言之,建构这个罗马世界秩序的,是法律。

鉴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屋大维不可能迅速成为像东方专制君主般拥有无限权力的统治者,他只能透过法律的手段,慢慢把权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首要之务,即是重整元老院。

在罗马提图斯凯旋门刻上的罗马世界的官方国名:SENATVS POPVLVSQVE ROMANVS(Source:Wikicommons)

重整元老院

他的第一步,便是削减元老院议员的数目。

公元前 27 年,此时的屋大维已经七度就任执政官,另一位执政官是他的亲信马库斯.阿古力巴(Marcus Agrippa)。罗马在经历多年的内战后,元老院已变得混乱不堪,议员人数多达上千人,比全盛时期的元老院人数翻了一倍。

在凯萨之前,元老院议员固定为 600 人,凯萨之后再引入了 300 人,其中有不少是刚被征服的高卢人(Gauls),此举是贯彻罗马的作风──同化被征服者,不过这让出身传统世家的元老院议员非常不满。凯萨死后,接掌权力的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因为要巩固自己在元老院的势力,又再引入了 300 人。此时的元老院议员已达 1200 人,议事厅根本容不下如此多的人数,而且议员的质素也很参差。

屋大维劝退了由高卢人担任的议员、驱逐藉内战时鱼目混珠成为议员的不合资格人士,再将剩下的议员以推荐制度减少至 600 人。透过这种削减方式,那些代代担任元老院议员的传统世家自然能够保住议席,至于那些他们认为根本没有资格担任议员的人则被驱逐。

剩下的议员非常满意,在他们眼中,此时终于能够回到昔日的共和体制了。

放弃过时的权力

重整元老院后,屋大维有一天突然在元老院会议中宣布:“我将放弃所有特权,悍卫罗马的共和体制。”也就是说,屋大维集于一身的军权、治权和外交权都将交还给元老院。这可不得了,议员们一听到便欣喜若狂,他们打从心底认为屋大维是决心重振罗马的共和体制,在经历了多年的腥风血雨后,罗马世界似乎能够重上正轨了。

然而,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屋大维选择放弃的权力,是只有在罗马世界陷于危机时才能存在的“危机处理系统”。

第一,是“后三头同盟”政治权。前文提过,这个同盟是由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三人组成、由公民大会通过且具有正式法律效力的同盟,是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如今既然只剩屋大维一人,若坚持不肯放下该权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罗马人最敏感的“独裁”。屋大维选择放弃,其实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第二种权力是罗马公民与行省人民赋予的支持。

所谓“支持”,是实质上的征兵权和临时征税权,属于战时的临时权力。屋大维在讨伐安东尼时,是以罗马对抗埃及的名义出征,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所以他获得了罗马人民的支持,得以合法地筹集一切战争所需的资源。如今内战结束,若不肯放下这些权力,也同样是非常危险的。

紧握符合共和法律的权力和称号

屋大维交还这些“过时”的权力,不代表他放下了一切。

首先,他没有辞任执政官一职。

执政官是罗马统治阶层的最高职位,他必须继续担任执政官,才可以继续实施他的统治计划。由于执政官是罗马共和制下常设的官职,而且过去也经常发生连任多届的情况,所以屋大维不辞任执政官,并不会惹怒元老院,也没有违反罗马法。

其次,他也继续保有使用“大将军”和“第一公民”称号的权利。“大将军”有军队最高司令官的象征意义,使他在军队里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所谓“第一公民”是指元老院里的第一人,有着“领导人”的意味。

在军队中,他是“大将军”;在议事厅,他是“领导人”。这两个称号,再加上他慢慢累积的威望和身兼执政官一职,使他实际上成为了罗马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权威和权力并重。

身为“大将军”和“第一公民”的屋大维,进一步要求元老院赋予他另外一个称号:“奥古斯都”。元老院想也不想便爽快答应了,然而议员们沉醉在“回归共和”的兴奋中,没有想到这个称号具有何等的威力。

罗马人喜欢为杰出者添加称号,以表彰这个人对国家的贡献,“奥古斯都”在拉丁文中译作“神圣及受尊崇的人”。得到此称号的屋大维,权威大幅上升,加上他本来就手握著合乎罗马法律的权力,使他根本成为了与皇帝无疑的统治者!

设立内阁

奥古斯都仍为执政官时,创设了“内阁”,由第一公民、执政官、法务官、审计官、财务官和检察官以及十五位由元老院选出的代表组成。内阁和元老院的决议效力是对等的,但由于元老院在内阁的代表多达十五名,所以他们认为内阁的设立并不会削弱元老院本来的权力。

如果这样想可就是大错特错!

身为执政官的奥古斯都是拥有实质的“否决权(Veto)”,一旦内阁的决议不被同意,奥古斯都可以将其否决,因此内阁根本不会有与奥古斯都相佐的决议,元老院的十五票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

而且,奥古斯都因为设立“内阁”,把元老院的定期会议减少至一个月两次;反之,“内阁”则全年无休,一有需要便马上召开。如此一来,虽然名义上元老院决议与内阁决议拥有同等价值,但双方的重要性却明显不同,元老院的权力就这样被暗地里削弱了。

重整行省制度

除此之外,奥古斯都还重整了行省制度。

昔日行省总督的任命大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而总督人选都是从元老院中挑选出来的,对于一个元老院议员来说,除了担任政府要职外,当过行省总督才算是圆满的政治生涯,成为罗马人眼中最光荣的“荣誉公职人员”。奥古斯都对这个传统的行省制度,作出了一些改革,使他更进一步的集中权力。

奥古斯都认为,罗马已经由扩张时代转为守势时代,不必要的扩张只会令整体管治更加困难,而且军费压力庞大。有鉴于此,他把共和晚期曾膨胀到五十万军力的罗马军团兵数,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削减为十三万的常设军队。而这十三万的罗马军团兵,主要目的是维持“罗马和平(Pax Romana)”,驻扎于帝国边境地区作防守之用。

一些已经高度罗马化及远离边疆的地区,奥古斯都认为无需常驻士兵,因为只要能有效镇守边境,国内安全根本不成问题。于是,他除了向元老院提议以这种原则重新划分行省边界外,更将罗马世界的行省分成两种:“皇帝行省”和“元老院行省”。

虽然译为“皇帝行省(Imperial Provinces)”,但当时“皇帝”的拉丁语源“Imperator”,是“大将军”的意思,军事意味较重,并非代表国内无上的统治者。奥古斯都所谓的“皇帝行省”,是指那些位于帝国边境的行省,这些行省设立的目的主要是军事防御,经济发展较低,而且担任这些行省的总督,必须费心防御境外蛮族的入侵。

至于“元老院行省(Senatorial Provinces)”,则是已统治多年的行省,位于罗马世界的内围,这些行省已经高度罗马化,而且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奥古斯都向元老院提议,“皇帝行省”的总督任命权归他所有,“元老院行省”的总督任命权则仍掌握在元老院手中。

元老院议员能够到高度发展、没有外敌干扰的行省里,舒舒服服当个总督安享晚年,还能成为“荣誉公职人员”,何乐而不为?

相比到边境行省当总督,日日夜夜担心境外蛮族的入侵,而且不但没发展生活还境还十分恶劣,待在“元老院行省”的条件实在好太多了。这些在元老院养尊处优的议员们自然非常欢迎奥古斯都的提议,简直是全员拍手通过,他们认为边境问题就由奥古斯都解决就好,没必要让自己那么辛苦。

既然“元老院行省”并没有外患问题,所以也不需要常设军队,于是罗马世界的所有军力,顺理成章地都调配到“皇帝行省”。而手握军队指挥权的“皇帝行省”总督由奥古斯都任命,他自然而然成为了整个罗马世界的最高司令官。

如此一来,除了使罗马有限的军力能有效地镇守国土外,还让元老院把军权拱手让给了奥古斯都。不肯承担义务便无法拥有权利,奥古斯都以承担国家安全为代价,将罗马的军权掌握手中。

但是军权到手并不是奥古斯都的主要目的,如前述所说,以有限军力维持国家安全才是奥古斯都重整行省制度的主因。

得到护民官特权

公元前 23 年,奥古斯都又再次做了一件令元老院非常雀跃的事──宣布卸任连任多届的执政官。元老院议员一听到,简直高兴的不得了,这表示他们再一次拥有成为执政官的机会。不过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奥古斯都同时向元老院提出一项要求──赋予他“护民官特权(Tribunicia Potestas)”。

所谓护民官,是罗马共和时代由平民担任的官职,拥有“人身不被侵犯权”,伤害或杀害护民官会被视为叛国。此外,护民官亦有平民大会召集权,可以透过平民大会立法,更可以否决元老院决议,算是当时较为民主的制度。

由于奥古斯都是贵族阶级(他是凯萨的养子),不能成为护民官,因此他并非要求成为护民官,而是拥有护民官的特权。由于这是自罗马共和时代便已经常设的官职,而且元老院因为奥加斯都决定卸任执政官而雀跃万分,因此不加思索便答应了奥古斯都的要求。

但他们却没有想到,奥古斯都看上的便是护民官的否决权,这项权力是他成为罗马实际独裁统治者的最后一块拼图。

当时的奥古斯都已经连任多届的执政官,如果继续连任,便会给人不愿放手权力的观感。所以他毅然放弃这个职位,但他深知执政官否决权的重要性,于是透过罗马共和时代已经非常源远流长的职位──护民官特权,来紧握著否决权。

奥古斯都再一次重施故技:放弃过时的权力,然后让元老院被兴奋冲昏头,再取得需要的权力。否决权让奥古斯都得以实际统治整个罗马世界,而人身不被侵犯权则让他个人与国家产生紧密的联系。

元首制罗马帝国

自掌权以来,奥古斯都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合法的,当时的罗马人还认为自己依旧生活在共和制度下,但事实上,奥古斯都已悄悄地建立罗马帝国,实行帝政了。

这时的罗马披着共和外衣,被称为“元首制”时期,对比后期实行“君主制”的罗马帝国,元首制时期的皇帝是由众多公职和称号集中于一人身上的公职综合体。

值得留意的是,奥古斯都和往后约三百年的罗马帝国皇帝,其权力是有限制的,而且权力是由法律所赋予,因此皇帝不能犯法,否则很可能会被拉下台。况且,当时没有可靠和妥善的弹劾制度,暗杀皇帝成为唯一把皇帝拉下台的手段,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元首制时期的罗马,皇帝被暗杀的情况此起彼落。

元首制时期的历代皇帝的称谓都是在“大将军·凯萨·奥古斯都”结束后,才加上自己的名字,这些都是奥古斯都以卓越的政治手段所得来的。

由奥古斯都创立的罗马帝国,随着时代转移,皇帝的存在变得顺理成章,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帝政。后来出现更多将皇帝权力合法化的罗马法律,所谓元老院或共和制外衣便慢慢褪色。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罗马皇帝屋大维的政治谋算,究竟有多厉害?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36624.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MY分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