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降血压、预防胃癌、养颜美容,蔓越莓有那么神奇吗?

降血压、预防胃癌、养颜美容,蔓越莓有那么神奇吗?

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6-05-27 浏览86次
降血压、预防胃癌、养颜美容,蔓越莓有那么神奇吗?的头图

导读

近期,来自北美的一种红色小浆果—蔓越莓备受大家推崇,饼干要加蔓越莓,蛋糕中加蔓越莓,牛奶果汁也要有蔓越莓,为啥现在蔓越莓这么火呢?因为这小小的浆果,有着神奇的作用,传说它可以保护肠道,预防胃癌;预防尿道感染;可以降血压,预防老年痴呆;也能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还可以保护口腔卫生,预防牙周炎;还能预防便秘,养颜美容等等,简直是啥病都能治啊!


蔓越莓到底是什么?

蔓越莓又称蔓越橘、小红莓,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与葡萄、蓝莓同属于北美的三大传统水果。说到水果,大家就会想到维生素C,但在蔓越莓中维生素C的含量却并不算突出,只有13.5mg/100g,比鲜枣差远了,更比不上柠檬和猕猴桃。

预防胃癌、降血压、养颜美容……这些神奇效果能成真吗?

1.吃蔓越莓预防胃癌?太天真!

许多研究表明,蔓越莓具有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容易经口腔进入胃粘膜的革兰式阴性螺旋形细菌,这是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蔓越莓中的原花青素有A型连接,能够预防细菌的粘附。可以使幽门螺旋杆菌不易粘附在胃细胞壁上,所以有了蔓越莓能保护肠道,预防胃癌的说法。

但是,胃溃疡、胃炎等的致病因素很复杂,不仅仅是幽门螺旋杆菌单一因素引起的,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胃癌的发病机制就更加复杂了,吃蔓越莓是肯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生病了还是要去医院就诊。

2.蔓越莓能预防尿道感染?不靠谱!

蔓越莓中含有的A型连接的原花青素有抑制细菌粘附的作用,可以抑制容易造成尿道感染的大肠杆菌,使这些致病菌随着尿液流走。

但是,目前在临床上并没有使用蔓越莓来预防尿道感染。而且正常人的尿液中就有细菌存在,机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会有其他症状;免疫力低下时,会出现炎症。而且人的尿液里还有很多没有附着能力,但是依然可以引起炎症的细菌。所以,靠吃蔓越莓来预防尿道感染是不靠谱的。

3.吃蔓越莓能降血压,预防老年痴呆?太片面!

蔓越莓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做为一种高钾低纳的水果,含钾类高的食物能够起到降血压的作用。另外蔓越莓含有的大量的生物黄酮、不饱和脂肪酸和生育三烯酚,这些物质可能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想靠吃蔓越莓来降血压,那得多大的量才能满足需求?而蔓越莓制品中添加的糖类等添加剂,吃多了也会影响其他身体的机能。作为一种营养辅助品,摄入太多就会适得其反了……所以,吃蔓越莓可以降血压、预防老年痴呆的说法太片面,不能尽信。

4.多吃蔓越莓能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太可笑!

蔓越莓含有许多化合物如白藜芦醇等,确实有科学研究证明白藜芦醇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管扩张,也有抗炎症和清除氧化产生的自由基作用。

但是,科学家经过细胞研究发现,低剂量的白藜芦醇能够促进细胞的激活,而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则会抑制细胞的激活,甚至会对细胞造成损害。当白藜芦醇摄入量超过1g/天时,人体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所以,千万不要盲目听信这种传言。

5.吃蔓越莓能预防牙周病吗?不行!

蔓越莓果皮中含有熊果酸,这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对预防口腔疾病和龋齿可能有一定效果。另外蔓越莓中的原花青素也可以预防有害菌粘附在牙齿上,保护了口腔卫生。

但由于牙周病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精神紧张或是吸烟等其他一些全身因素也会促发牙周病,而且酸度很高的蔓越莓会损伤牙釉质。只吃蔓越莓就能预防牙周病,还是不靠谱。

6.吃蔓越莓能养颜美容?NO!

蔓越莓中含有的果胶,是一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道蠕动。而其中的生物黄酮也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但是,想要吃蔓越莓美容养颜,还是不行的。

蔓越莓还要不要吃?

新鲜的蔓越莓口感酸涩,我们吃到的比较可口的蔓越莓食品都是加入糖或由其他方式加工而成的。加工方式会损失一部分营养素,而且摄入加糖的蔓越莓食品,无形中也增加了我们糖分的摄入,不利于身体健康。

蔓越莓可以算得上是健康水果,但是蔓越莓加工制品并不一定继承了它的健康作用。可以适当食用,至于那些保健作用,就不用多想了。


(图片出自网络)

(作者:张瑾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北京营养师俱乐部讲师团讲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员)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ID及作者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降血压、预防胃癌、养颜美容,蔓越莓有那么神奇吗?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3949.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科普中国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