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我们真的只用到了10%的大脑吗?

我们真的只用到了10%的大脑吗?

MY分享站 2018-10-10 浏览222次
我们真的只用到了10%的大脑吗?的头图

你一定听说过,我们只用了10%的脑。换句话说,90%的脑闲置在那里,等着我们去用。想像一下,我们可以一下子将脑功能提高十倍!

不过,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后发现,根本没有可靠的科学来源或研究,也没有半个像样的科学家可以证实这个说法。反而是在一堆心灵成长类书籍里找到如何完全发挥大脑的潜力,轻松克服10%障碍的说法。

那么,脑科学是怎么看待这个说法呢?其实这基本就是谣言,许多研究大脑的工具都可以确认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比如你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你用到的注意力绝对超过10%。当然,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大脑无时无刻都在工作,绝对从来没有偷懒的90%。

大脑功能性磁振造影(大脑扫描器)为例,它靠测量脑部的血流状况,来判定哪个脑区特别活跃。观看这些电脑制作出来的血流模式图时,可以看见某个地方是红色的,其他地方则是灰灰暗暗的。你可能会以为这就是10%定理的最佳证据。但是别忘了,其实这些图是经过数字处理后,才看得到那些细微的血流差异,它们显示的是“差异”。事实上,所有脑区都在工作,整颗脑的血流量分分秒秒都在变化,每个脑区(内含数以百万计的神经细胞)的活化状况一直都在变动。机器测量到的信号非常复杂,得经过复杂的计算过程,才能辨别出这些测量到的信号。因神经细胞网络不停活动而产生的这些背景信号,并不局限在某个区域。所有脑区都在活动,每一个对思考和感觉都很重要。

除了造影技术,脑电波图也可显示出,大脑忙得是有多么不可思议。脑电波图不是像测量血流那样,间接推测神经细胞是否正在活动。绘制脑电波图时,受试者得戴上一顶看起来好笑的帽子,上面装满了电极,这些电极会记录神经细胞发出脉冲时产生的电场。有趣的是,由于神经细胞拥有喜欢聚集在一起的兄弟性格,所以信号并不是单独,而是彼此约好同时发送(也就是同步)。这是一件很棒的事,因为这样产生的电场较大,比较容易从外面测量到。

你一定常听到人们说,脑电电波可以“导电”。听起来好像很危险。不过这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通过脑电波图,我们可以确定的只有电场变强变弱的过程。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电场(和震荡)一直都在。不管测量头部的哪个部位,不管是哪个时间测量,不管当时受试者是在睡觉还是吃东西,神经细胞都是不断地成群发出脉冲,同步产生电场。不变的法则是,这些电场的震荡愈慢,注意力就愈低。深睡时,电场每秒变化3次;如果你集中注意力学习和阅读(希望就是你阅读这段文字的此刻),电场可能每秒变化70次。但是电场从来不曾消失。

所以说,神经细胞会随时保持活跃,相约好一起传出脉冲。有趣的是,没有人知道为何如此,又或者这个同步的过程是如何协调出来的。它和合唱团演唱美妙的歌曲的状况不同,合唱团要靠指挥来协调歌唱者的声波,才能让原本的背景噪声转变成歌声。然而,大脑里没有指挥。神经细胞也不需要指挥,因为它们除了有规律地产生脉冲,什么也不会。如果在培养皿里培养神经细胞,不出几个星期的时间,它们就会在没有接收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开始产生脉冲,完全自动自发。当有许多神经细胞并列于脑部时,它们就会开始同步。最好的比喻就是一大群人一起拍手,一开始有点乱,也就是“拍手噪声”,一旦拍手持续得够久,节奏就会愈来愈接近,而整个过程完全是自发性、自动组织起来的。

脑部的神经细胞也是这样。即使我们并非有意识地在思考什么,“神经脉冲的掌声”也一直都在持续进行当中。


想像一下,如果大脑无时无刻都在工作,所有的细胞也都在辛勤配合,那么大脑需会需要很多的能量,也就不足为奇了。或许你也听过另一个说法:在休息状态下,虽然重量只占全身的2%,脑部消耗的能量却占了全部的20%。你一定不信,但是这却是真的!

毕竟不断产生神经脉冲、释出传导物质是非常费力的事。其他的器官没有这么积极,偶而也会休息一下:肌肉和肠道有事做的时候,才会需要更多养分。不过脑不一样,它的能量消耗很稳定。不管是念书,还是之后睡觉梦到书的内容,总的血流量几乎不会改变。

你可能会问,怎么会这样?我们的脑袋为什么不干脆休息一下呢(至少一部分)?这是好几百万年来演化的结果。当然,大脑不是90%无所事事,但为何又彻底背道而驰,选择不断消耗这么多的能量呢?

在自己家时,如果你是个节约的人,一定只会在你做事的房间里开灯。如果你的家是有十个房间的两层楼时,而你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厨房,那么所有可用的电灯里,你只用了10%。一般人想像的脑部运作就是如此,妥善地分配能源,只在需要的地方开灯。

然而事实完全相反。真要具象化来比喻脑部运作的话,大脑并不是大房子,而是一座雄伟的宫殿,到处灯火通明,熠熠生辉。所有房间的灯都是亮着的,因为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事情要做。总而言之,大脑的运作方式和我们习惯的职场世界,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如果我们经常使用某件物品,因为磨损的缘故,它终有一天会坏掉。所以,为了让它撑得久一点,用的时候要小心,也要不时的维修。以鞋子为例,有些鞋子可能愈少穿愈好,如此一来,外观和功能都可以维持得更久。然而,大脑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比如你有一整个仓库的漂亮鞋子。假设50双好了,有些鞋常穿,有些比较少穿。

如果有一天要整理自己的收藏,就像管理我们脑神经细胞,你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检查哪些鞋最常穿,并且不时得维修,例如换个鞋跟或鞋底。那些漂亮却从来不穿的鞋会先被挑出来,然后在某个时候丢弃。毕竟鞋子就是要穿,才能发挥它的功能。如此一来,收藏会渐渐减少,比如剩下十双经常穿的鞋子。鞋架上的鞋子没有一双是多余的。刚开始筛选鞋子的时候,这些鞋的使用率是20%,最后则是达到100%。

当然,并不想把大脑和鞋一视同仁,不过这样的比喻可能比较容易让你了解到脑部的运作模式。脑袋里面没有鞋子,而是神经细胞的连接、突触;没有人来负责挑选这些连接、把神经细胞丢出去(这点非常重要!),一切都是自发性的。基本原则和前面描述的整理鞋子的道理很像:

神经细胞和突触必须使用,不然就会死亡。经常活化的突触也会经常维修保养或扩建。如此一来,这些常用的细胞和突触的装备会愈来愈好。

人类出生时,突触连接的数量非常多,神经细胞连接过度旺盛。这些连接中,绝大部分是多余的,可以说是垃圾连接。从出生后到青春期,这些连接会逐渐受到修剪,只有经常使用的连接会留存下来。这道理有点像被足迹踏出来的小路,走过的人愈多,路就愈稳固、愈宽阔;突触连接也会因为使用而变得更稳定、更有效率。神经细胞有一套精密的方法来提高突触的效能。某个突触的活动如果特别旺盛,就会刺激细胞制造出结构分子,让突触变得更大更有效率;细胞也会储存更多传导物质,并制造更多促进传导物质传递的蛋白质。简单地说,每个强烈的神经脉冲都是细胞强化相关突触的动力。不用的连接则会愈来愈弱,最后死亡。

千万不可小看这个精简化的过程。在20岁以前,人类脑部神经细胞的连接会减少一半,也有不少神经细胞在生命初始时就死亡了。最后只会留下有用、经常用的连接。这个过程会持续一辈子。虽然之后精简化的过程不如前20年变化那么大,但是突触还是得经常活动,才有在大脑里生存下来的权利。没有用的累赘会遭丢弃。毕竟对细胞来说,用传导物质养个完整的突触得付出不小的代价。精简化可以让大脑省下不少能量。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整个脑都在工作,并没有任何部分的闲置。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不用的部分,也就是那90%的脑,早就不见了。丢掉并不是坏事,相反的,大脑可以借着这个过程提高效率。它不把能量浪费在没必要的大活动,而是专注于重要的运算过程。

在功能性磁振造影术和脑电波图中,人们可以观察到大的神经群持续活动,这些是常年累月筛选下来的结果。这些网络由最佳、最有用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连接组成。最妙的是,突触愈用会愈好用。每使用一次,都可刺激细胞去扩展并强化突触,突触也会不断保养、维修与升级。不用的突触会渐渐消失,只有经常动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连接会留下来。

希望用脑绝对超过10%的事实没有让你太失望。在这背后,其实隐藏了人们希望能通过某些技巧来“开发出”更多脑力。所以还是要说些鼓励的话(听起来有点矛盾):虽然已经用了100%的脑,但是你仍有发展的空间。

因为,大脑有不同凡响的适应能力,可以不断的提高效能。使用了100%,不代表它的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恰恰相反,正因为大脑使用了全部的效能,所以它可接受更多新信息。因为神经网络的结构是可以改变的,还能产生新的神经连接。而这是学习的基本条件。大脑的功能并不是固定的(它不是硬盘),也不是存满就没有空间了。没错,大脑的“储存空间”的确是我们刚好需要的大小:如果我们持续学习,它会更大且更有效率;如果我们不用,它就会变小。大脑会根据外界刺激和印象决定它工作的细节──也就是你“聪明”的程度。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我们真的只用到了10%的大脑吗?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41803.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MY分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