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真的有“三岁见老”这回事吗?

真的有“三岁见老”这回事吗?

就医160 2016-06-01 浏览171次

俗话说,“三岁见老”,其实并非毫无依据的,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来看,儿童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便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是很难很难的。都说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培养好一个孩子更不容易,究竟,小朋友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一段奇妙之旅呢?

婴儿期(0~1岁)

●心理特点:信任VS不信任

小宝宝来到陌生的人世,需要依靠其它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此阶段的小宝宝能得到家人的喂养、抚摸,TA会感受到愉快、满足,对外界的信任感便能建立起来;如果此时,小宝宝得不到悉心照顾,TA感觉到的是痛苦、不安全及没有人爱TA,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TA喜欢怎么玩:

小宝宝自己的身体往往就是他们玩的对象,这不!玩手脚、翻身、爬行和学步等身体动作可以给TA们带来极大的乐趣,发出的各种声音也使他们兴奋不已,TA们喜欢用眼、口、手来探索陌生事物,对一些颜色鲜艳、能发出声响的玩具比较感兴趣。

幼儿期(1~3岁)

●心理特点:自主VS羞怯或怀疑

幼儿已开始探索外部世界,能明确独立与依赖的差别,喜欢用“不”来表现自己独立自主的需要。此阶段,如果父母用温和、适当的方式约束并鼓励幼儿,TA便会潜移默化地学会适应社会的规则,按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处理事情;如果父母为幼儿做一件事情,不让TA参与其中,并经常嘲笑、否定或排斥TA,久而久之,幼儿会有羞愧、疑虑的心理,觉得自己没能力干任何事情,越来越消极。



●TA喜欢怎么玩:

幼儿喜欢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并没有组织性,就是喜欢热闹。玩伴之间会咿咿呀呀有语言的沟通和交换玩具。但更多时间TA们是自己玩耍,喜欢看书、搭积木、奔跑等。

学龄前期(3~6岁)

●心理特点:主动VS内疚或罪恶感

  此阶段的小朋友开始主动探索,有目的性地想改变环境,懂得去评价他人。父母应鼓励和引导小朋友的好奇心及探索,这样TA们会更加主动地订计划、订目标,并且努力完成;如果大人总是批评小朋友天真的想法,这不允许干、那儿不允许去,会使TA们内疚、消极、过度限制自己的活动。

●TA喜欢怎么玩:

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彼此能够分享点子并互相影响,游戏团没有严谨的组织、孩子王,每个小朋友想怎么玩都随心所欲。这时的小朋友想像力极为丰富,模仿能力强,喜欢画画、搭积木、剪贴和做模型的技术也明显提高。

学龄期(6~12岁)

●心理特点:勤奋VS自卑

孩子成长的决定性阶段就在此。TA们懂得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遵守规则,希望比其它人棒,强烈地希望把事情漂亮地完成。如果父母多加鼓励,孩子会变得勤奋;反之,孩子则自卑。

●TA喜欢怎么玩:

此时孩子喜欢竞赛性游戏,希望游戏有规则,彼此遵守,并进行角色分工,以完成某个目共同标,如做出某个东西、参加比赛或完成表演等。游戏的竞争性和合作性越来越强,并出现孩子王的领导角色。此期孩子希望能和同伴一起玩个够。



青春期(12~18岁)

●心理特点:角色认同VS角色混淆

青少年开始关注、探究及思考自己,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TA们渐渐开始有责任心,会努力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如果成功了,则目标越发明确,从朋友处获得自我认同感;如果失败了,会角色混淆,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能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TA喜欢怎么玩:

女孩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喜欢看爱情小说、电影及电视节目,并经常和自己的小闺蜜分享心事;男孩则喜欢有竞争的运动,最好能带来胜利感,对机械和电器装置十分感兴趣。青少年不再那么依赖父母,更愿意和朋友在一起。

孩子的成长,是家长可以把握的,陪孩子长大,并不是你低头看着手机坐在TA旁边,放下手机,陪孩子真正交流、玩耍吧。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学》,主编:崔焱,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本文系就医160原创文章,作者:婧媖,转载须注明作者和来源,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真的有“三岁见老”这回事吗?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4224.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就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