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红黄蓝绿了?为个体发展重要的学前期保驾护航

红黄蓝绿了?为个体发展重要的学前期保驾护航

昊知 2018-11-18 浏览25次
红黄蓝绿了?为个体发展重要的学前期保驾护航的头图

近日作为学前教育行业的大股红黄蓝,股价暴跌。10分钟暴跌60%,两次触发熔断。红黄蓝,会“绿”吗?

《中共中央 国务院日前提出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民办园一律不准上市。这份文件,从国家层面再次直视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过度逐利等问题,并下定决心要让学前教育回归到教育性、公益性、基础性的轨道上去。可见以后的资本在学前教育领域过度逐利的现象会得到遏制。

本人本科学的学前教育,本身生活在安徽农村的我,到农村幼儿园带过课也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做过简单的调研统计。农村学前教育领域存在一个镇公办园均数不到1个、民办园环境差、教师待遇低、师资差、教育理念落后、教育主动投入少、一昧获取政府补贴以利为上等问题。其中,一个大院,两件房子,简单装修;1个没有教育及教育管理经验的院长,3-5名初高中毕业的女学生,没有资质;1辆校车,1间厨房,院内摆一处滑滑梯,毫无安全美感可言;就这几件人与物就便拼凑起一个幼儿园。幼儿在这个大院里最重要的教育活动,不是教育性游戏,而是在一群年轻的阿姨带领下集体观看动画片和念书写字。

      《意见》不仅指出了我国学前教育底子薄、欠账多等问题与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发展目标与措施,比如:

1.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2.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体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

3.民办园一律不准上市,遏制学前教育过度逐利行为等。

这份文件,不仅再次直视了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历史欠账、规范逐利行为的紧迫性等问题,也反映了学前教育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体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具有战略性,甚至是决定性的。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就是说,从一个人的小时候的表现就可以预测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可见,这一阶段对个体在整个人生的重要性和决定性。

那为什么对学前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呢?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尝试解答。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个体的发展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那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影响会更大呢?

不可否认的是遗传在个体发展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心理学中,用遗传率来反映父母遗传素质对孩子在某一方面特性的传递影响力度,同时也可以作为考查父母与孩子相似程度的指标。通过双生子研究表明,一般认知能力的遗传率为48%,这说明双生子的认知能力差异不到一半是遗传的差异导致的;而遗传对人格的影响约占40-50%。

可知除了遗传,环境,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也是巨大,甚至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大于遗传,比如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学前时期存在众多关键期

       无论是感知觉的发展,认知能力、还是语言获得,都存在这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和指导,就能得到快速而高质的发展,若错过这个时期,该方面的发展就会再难有效发展。

心理学上,根据生理机能、认知、社会化发展、人格等发展程度与速度的不同,将人生发展分产前期、婴幼儿期、儿童早期、儿童后期、青年期、成年期等八个时期。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早期,也就是3-6岁是人们生理、感知觉、语言、认知、社会化发展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品德发展的重要奠基时期。这一时期也就是学前教育时期所对应的时间段。同时这一时期,存在众多关键期。

(一)语言与思维发展

       0-6岁是大脑高速发育的时期,也是语言习得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功能与结构和语言获得的关键期就发正在这一时期。

首先,语言习得存在关键期。为了正常地习得语言,人必须在特定年龄内接触正常的语言环境。此时幼儿具有强大的语言模仿与学习能力。

其次,随着大脑的发育,与语言活动相对应的皮层功能区不断经历着专门化的过程。在青春期以前,如果儿童还没有接触到正常的语言环境,其左半球的语言潜能就会消失。在关键期后,虽然儿童的语言能力可以继续得到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加工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都与正常的语言习得有显著差异。

最后,语言是思维的内容和工具,思维的内容和方式是通过语言具体表现出来的,语言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语言发展水平与差异决定了逻辑方式与思维与智力水平。例如英语与汉语是造成国人与欧美国家人思维不同的重要原因;印度“狼孩”卡玛拉回到人类社会,7年只学个单17岁时,导致智力只相当于4岁儿童水平。

(二)品德发展

3岁前是婴儿道德发展的萌芽、产生阶段,对于好坏是非,此时婴儿大脑就是白纸一般,其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在父母、成人的不断要求和强化下形成的,其道德标准就是“非好即坏”简单两分法;在3-6岁,也就是学期时期,其道德发展的一个特点是从他性,也就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来自成人和外在的标准,并认为道德原则和规范是绝对的,必须服从。而此时,学前儿童主要的人际交往已有之前的以父母为中心,逐渐转移到教师与同伴。3岁开始,教师的素质与品德的高低对儿童的道德建立与发展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早年创伤经历的影响

       儿童早期生活经验与经历对他一生心理健康的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早年创伤经历与潜意识压抑是造成成年众多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很重要的原因。如反社会、强迫性、依赖性等人格障碍常常由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发病。其中依赖性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感到自己无力和笨拙,情愿把自己置于从属地位,常常委屈压抑自己,一切听从父母或配偶的安排,其主要原因是早年受到家长、教师等过分的指责和否定。这学前时期,父母、学校和社会应该尽可能保护孩子,让其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陈鹤琴. 儿童心理之研究,北京:商务印刷馆,1925

范存仁,周志芳.从出生知六岁儿童智能发展规律的探讨,心理学报,1983

李宇明. 儿童语言发展的发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红黄蓝绿了?为个体发展重要的学前期保驾护航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46019.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