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银针试毒,有科学依据吗?
银针试毒,有科学依据吗?
影视剧中常会出现一个画面,皇上在用膳时要用银针插入饭菜中,检测饭菜是否有毒,其实这个操作是用来检测鹤顶红的,也就是砒霜。
砒霜学名是三氧化二砷As2O3,早期是治疗梅毒或肺结核病的辅助药物,但其毒性强大,能与人体内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其失去活性,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最终导致人体缺少三磷酸腺苷的供能而死亡,并且它的原材料容易获取和制备,所以成了古人常用的毒药。
砒霜的原料大量存在于矿石中,例如砒霜的一种天然矿物红信石,含砷矿物雌黄(As2S3)和砷黄铁矿(FeAsS)等,这些矿石经常混合在一起,古人通过先研磨后煅烧的提炼方式,待毒砂升华后凝结得到的红色粉末就是砒霜。(高纯度砒霜呈白色,纯度较低的砒霜中含有硫化砷等杂质呈红色,像鹤头上的一抹红色,因此命名为鹤顶红)
这种粗糙的提炼方式,让砒霜中含有较多的硫或硫化物,遇到银针后会在表面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Ag2S,以银针变黑来判断食物的毒性。
银针试毒在《洗冤集录》等多部历史古籍中都有记载,在古代断案中也经常被使用,然而这种方法其实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由于古代生产方式落后,砒霜中含有较多硫化物,银针试毒才能奏效,现代砒霜纯度较高不含硫化物,银针插入也不会变黑。
并且银针试毒有局限性,没毒的物质能检测出毒性,例如银针能与蛋黄中的硫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而鸡蛋是无毒的;有毒但不含硫的物质,银针不能检测出毒性,例如氰化物、毒鼠强、铊盐等。所以银针不能作为鉴别毒物的工具。
银虽不能鉴毒,但却能消毒。人体内大部分致病菌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依靠蛋白酶维持新陈代谢和繁殖,这些蛋白酶中有一种叫氧代谢酶,它的氧化性较强会夺走银原子的电子,使其变成带正电的银离子,银离子能特异性地与带负电的硫醇基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链与四肽交联,破坏细胞壁让它失去对渗透压的保护作用,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致病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被捅破,达到杀菌效果。
致病菌死亡后被分解,银离子又拿回原本的电子还原成银原子,银本身的杀菌能力会继续保持。每升水中银离子的浓度只要在5000万分之1毫克左右,便能起到消毒杀菌作用。生活中,一些人用银作碗筷也是这个道理。
抗生素发明前,一战时人们曾将硝酸银溶于海藻酸盐中,用银离子防止伤口化脓;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在医学文献中记载,用银器或银贴裹敷在伤口上,防止病菌感染。
银属于重金属,单质是无毒的,但银离子对人有毒,不过有句话叫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银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极低的,属于非常难容的物质,微量的银离子能杀菌对人有益,所以不用担心重金属中毒。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银针试毒,有科学依据吗?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81087.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西瓜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