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大型对撞机之惑,他们走过的路我们再走一遍就没有意义了吗?

大型对撞机之惑,他们走过的路我们再走一遍就没有意义了吗?

酋知鱼 2019-11-23 浏览226次
大型对撞机之惑,他们走过的路我们再走一遍就没有意义了吗?的头图

有关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讨论在网络上汗牛充栋,主要是因为我国唯一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现存最伟大的物理学泰斗杨振宁老先生反对中国投资建造,老先生的学识广博,对物理学的认识也非常深刻,这一点相信没有人可以质疑。但作为一介普通吃瓜群众,我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下内容不涉及科学知识,只是感想而已,还请围观群众轻拍。

老先生的核心论点在于——目前看来物理学可能很难在对撞机实验上有所突破了,应当把花费的巨资投入到其它领域中去。

那么——其它国家走过的路我们再走一遍就没有意义了吗?

基础科学没有秘密

首先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前沿的基础科学突破一般都会直接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也就是说这根本不是一个秘密。

因为同一个领域往往有很多人在竞争,如果不快一点发表出来就可能会被别人领先。就算是天才如爱因斯坦在寻找广义相对论的公式时依然有人与他竞速(戴维·希尔伯特——著名数学家),他可是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物理世界的神人啊,更何况其他科学家呢?

那么这些科学突破既然没有保密功能,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可以享用其成果喽?为什么那些发达国家还要投入大量经费研究呢?特别是欧洲诸国,明明远没有世界争霸的能力,都各自为营相互牵制,又为何要大量投入精力研究基础科学呢?

一个纳粹的故事

这就要从很久以前的那次重大事件说起了,人类热武器的一次飞跃式进化——核武器的诞生。

核裂变是由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他的助手F.斯特拉斯曼于1938年发现的,虽然大家都知道了其中的原理——重核裂变会释放能量,但是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价值。而哈恩很显然并不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侠之大者,他向纳粹政府提议用原子能制造强力的炸弹。

当然,哈恩可以说是非常聪明的,在纳粹德国失败后他也没有被掰倒,而是顺利洗白。不仅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奖,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和平奖,但是当时纳粹国内可以扛起这项研究的非他莫属。

那为什么最后德国也没有造出核武器力挽狂澜呢?因为纳粹的种族迫害政策让大量犹太裔科学家逃离德国加入美国,不仅透露了德国正在研究核武器的事实,还联名写信给总统罗斯福要求赶在德国之前研究出原子弹。德国受制于多方压力,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流失,所以虽然成功走出了第一步,依然落后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德国率先开展原子弹的研究,还是最终没有成功研制的结局,都与人才密不可分。而没有基础研究的投入,又如何在这一领域培养人才呢?如果没有大量的前沿科学人才,当这个领域再次出现重大突破时,我们是不是还会掉队呢?

天命所归是大国

中国在近二百年的科学研究中几乎没有任何贡献。完全地掉队了,经过中国人民不懈地奋斗,终于我们又回到了世界主流国家的舞台。虽然我们在工程学上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了,但基础科学的研究方面依旧非常薄弱。

这很正常,就像杨老先生说的一样,基础科学再想要突破实在太难,加上本身不能带来直接的收益,看上去是一门稳赔不赚的生意。

但是就像我在一开始说的那样,为什么老牌强国依然在不断地投入基础科学的研究呢?他们不知道这些成果“开拓困难”且“变现不易”吗?当然知道了,一个好的资本家从来不会是一个伟大的慈善家,而科研的支持者从来都是大资本力量。

所以,很明显综合各种维度来计算,基础科研的投入是一定存在可观收益的。

为什么杨老先生会着力反对呢?我想可能还是因为他生长的那个时代,那个祖国积贫积弱,人民水深火热的时代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他还是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能将祖国的财富投入到切实可见的项目中去。

当然,如果中国只是想做一个第三世界的领导者,大可不必如此“挥霍”金钱。但我们都知道也都相信着,未来的中国有一个必须要达成的使命——大致恢复秦汉以来千年间的世界秩序。这样的国家很显然有必要,也有能力再次于各大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更何况一个已经从沟渠中爬出来的东方巨人呢?

我是酋知鱼,一个不会水稿的科学创作者,欢迎关注!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大型对撞机之惑,他们走过的路我们再走一遍就没有意义了吗?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85083.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酋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