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嫦娥探月”有什么用?

“嫦娥探月”有什么用?

科学公园 2014-01-04 浏览255次
“嫦娥探月”有什么用?的头图


2013年12月,中国航天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软着陆,15日,“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到月面,并成功执行与着陆器互拍任务。

一时间,“嫦娥探月有什么用?”“探月是不是劳民伤财的花架子?”“航天工程对中国有什么意义?”……一系列毫无技术含量的陈词滥调在互联网上再次泛起。

探月工程该不该搞?航天计划可不可行?让我们先抛开“有什么用”的问题,把视野放远些、放深些来谈一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了新一轮探索和开发月球的热潮。美国保持着探测月球的领先地位,俄罗斯重整月球开发计划,欧洲航天局决心领跑对月科研和开发,日本计划在月球建立宇宙基地,印度准备2020年实现宇航员登月……探月计划皆雄心勃勃,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探月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探索未知世界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开发新世界也不需要理由。好奇是人类的天性,一个正常人不可能永远对外面的人和世界不感兴趣,不可能一辈子都宅在家里。中国人也是一样,不能一直窝在黄土地,而眼睁睁看着人家探测、开发、占据新的“领地”,等着别人来告诉我们海洋是什么样,地球是什么样,宇宙是什么样。  

探索开发地外星体,攀登科学技术制高点,这对大国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先进科学技术、没有重大科学发现的国家,会拥有足够的国际地位和对外话语权。发展太空技术,在国防现代化方面也十分必要,中国丧失过制海权、制空权,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难道还再次付出才能明白制天权的意义?

对于相关科学研究本身,航天器探测的意义也不言而喻。天文学、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团队想大有作为,不可能只依赖其他国家提供的数据进行研究。如果放弃了航天事业,那么将来解答天体物理问题的不仅仅是欧美人,还会有在太空技术上不断努力的日本人、印度人、韩国人,乃至非洲人,独独没有中国人。

另外,成熟发达的航天工程还可以增强国民凝聚力,增加民族自豪、自尊和自信,提升国家和国民的对外形象。一名留美华人曾经对中国总理说,我们的航天器能打多高,我们中国人的头就能昂多高!

尖端科学领域有着高投入、高风险,更需要国人理性看待,予以必要的理解和充分的支持,不能一边抱怨中国总是拿“古代四大发明”充门面,一边却对我们当下的科技创新成就无端抨击。

现在回到“有什么用”的问题。咱就“实用主义”一把,鼠目寸光一回——嫦娥探月,到底对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

已知的作用——以嫦娥工程用到的技术为例:生产木糖醇的大型结晶机、反应器设计复杂,焊接工艺要求很高,曾长期被国外设备生产商垄断,我国科研人员用嫦娥发动机的先进焊接技术成功打破了外国垄断,有效降低了木糖醇等食品的生产成本;我们装修用的优质壁纸,许多采用了航天印包机械生产;轿车、商务车的重要零部件,正运用多项航天技术制造,使驾驶更舒适、更安全;高层建筑灭火的消防泵,以及个人可携带的新型消防泵,离不开航天涡轮泵技术;航天人发明的环保高效动力燃烧技术以及硫回收、脱硝工艺可以在治理雾霾天气中大显身手……

未知的作用——你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比如嫦娥三号上,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拉伸十几厘米而不断裂的金属着陆缓冲吸能部件、能抵抗月球表面两百多摄氏度昼夜温差的工艺技术……如何转为民用,发展前景如何,怎么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你都可以自由想象,甚至参与推动民用

科学研究经常获得意外收获。科学家发明显微镜时,不曾想到这将能挽救亿万人的生命;科学家发现交流电,也没有预料到它会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人类;纸尿裤、食品干燥剂、烟雾检测器、太空饮水杯、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液晶电视、核磁共振……以及许许多多已运用在生活中的新材料、新工艺,都是航天工程催生出来的发明创新。最初制定载人航天计划的美国人,就没想到自己能因此用上微波炉——航天工程的未知性,蕴藏着科学技术的无限可能,这也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倘若因不明白这些发明创造未知的民用前途,而阻止这些科研投入,将其全部用来喂穷人饭吃,那么实在是过于短视和糊涂。

嫦娥探月在技术上有什么用,官方的回答是什么?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这么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深空探测和通信技术、遥感科学技术、光电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对于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说,要有这样成批的重大技术突破,必须有大工程、大项目、大投入的动力支撑,靠个别企业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想到或做到的。

探月工程,有形无形中也提高了国家动员力量、技术整合能力、企业合作能力、科研团队建设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等等。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嫦娥探月与众不同之处是,它具有文化意义。嫦娥工程赋予了“嫦娥”、“玉兔”新的内涵,把前人神话传说变为现实,地月三十八万千米不再是距离。如果开明的先人们知道,也一定会为此感到兴奋和自豪的吧。当然,他们是不可能知道的。

作者:戴眼镜的刘三姐)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嫦娥探月”有什么用?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854.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科学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