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还在经常引用蝴蝶效应吗?快丢了吧,这种甩锅专用理论

还在经常引用蝴蝶效应吗?快丢了吧,这种甩锅专用理论

酋知鱼 2019-12-29 浏览242次
还在经常引用蝴蝶效应吗?快丢了吧,这种甩锅专用理论的头图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1963年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概念: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

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一个微小的起因经过重重积累,最终有可能变成威力巨大的结果。而且或许是为了凸显惊奇效果,他将最初的海鸥替换成了蝴蝶(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更具有美感或诗意)。

蝴蝶负全责?

但是如果从相对客观一点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一种感觉——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思维误导,或者说视角引导。这个概念很明显地将你的注意力引向了蝴蝶,仿佛它应该为这一次飓风负责。但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小羊喝水的故事吗?小羊无论怎么做,最终还是难逃大灰狼的血盆大口,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小羊的回答对于自己被吃有影响吗?有,如果第一次大灰狼发难时,小羊就直接回一句“关你X事”,那它当时就难逃一死。不过这重要吗?不重要,如果没有其它强大外力的干预,小羊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死,因为大灰狼饿了才是整个事件的内在推动原因,小羊的挣扎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件发展的进度有了微弱的影响,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

同样,一场破坏巨大的飓风(也就是台风),如果人类真的有能力去反向追溯,可能真的会发现气璇的起源确实与一只蝴蝶有关。但问题是,如果没有这只蝴蝶,飓风就不会发生了吗?当然不是,非洲有那么多蝴蝶,也没见撒哈拉沙漠中刮起过台风。

是什么推动了灾难?

飓风的成因是区域间大气的不平衡,在阳光强烈的海上区域会囤积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气体如同厚厚的棉花山一样越积越高,闷热且燥动。当这个气团积累到一定高度后,就会接触到极寒冷的大气,中心区域的水蒸气会一下子遇冷凝结成冰晶,向下坠落。

于是“水蒸气山”的中心处就像出现了一个大洞,倾盆大雨把靠近的水蒸气统统凝结成雨带到地面,这就会让中心的气压低于周围环境,于是源源不断地将周围的气体吸入中央,变成巨大的气旋。气旋的中央就是台风眼,而因为气压分布不同,气旋会向更高的方向移动,也就是台风的路径了。

由此可见,这只蝴蝶也不过是“万事俱备”下的一个偶然引发条件罢了,就算整个地球上都没有一只蝴蝶,飓风也一样会降临。

不知道在浴缸放水的时候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件事我小时候干过好几次,因为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漩涡的。当然,我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不知何时,水涡就悄然而至。

如果有能力去追溯,漩涡的形成归根结底受水池的形状和初始扰动影响(与科里奥利力基本没有关系,因为脸盆实在太小了),那么这个初始扰动是谁提供的呢?不知道,可能水中正在布朗运动的一颗小微粒,在完全随机的情况下启动了一个分子层面的小漩涡。但就算没有这个微粒,也有其它微粒可以启动,就像大地上四处飞舞的蝴蝶一样。

时势造英雄,然!

一位长者曾经说过:“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蝴蝶效应这个理论就是将“个人的努力”进行无限的放大,事实上如果没有合适的外部条件,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

纵然天才如爱因斯坦,也是在物理学刚好卡在以太漂移和黑体辐射的重要节点上横空出世,他非同常人的想象力确实成为那个时代划过天空最耀眼的明星。可是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他出生得稍微晚个几十年,物理学进入了量子力学的火热研究时代,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可能就没有办法流传千古了(因为爱因斯坦不赞成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

所以说蝴蝶效应其实就是犯了个将“个人的偶然”与“历史的必然”混淆的错误。这个理论最糟糕的地方就在于——它披着看似科学的外衣,却被广泛引用在各种经济、管理、社会学的方方面面。可是本质上蝴蝶效应对解决问题根本毫无帮助(如果是用来甩锅倒是特别好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品理论,一种变相的诡辩术而已。

我是酋知鱼,一条岁月静好的科学作者,欢迎关注!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还在经常引用蝴蝶效应吗?快丢了吧,这种甩锅专用理论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89731.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酋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