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安慰剂效应:信则有,不信则无?

安慰剂效应:信则有,不信则无?

MY分享站 2020-01-07 浏览138次
安慰剂效应: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头图

对专门从事药物研究的人来说,安慰剂效应并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当自己辛苦研制的药物在实验对象上产生了好的效果,却发现对照组吃糖丸的实验对象也产生了一样的效果,这怎么可能呢?这就是著名的“安慰剂效应”。

要测试新药物是否有效,我们需要找出使用这个药物与没有使用这个药物的区别,当假药(安慰剂)也能带来类似效果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单靠是否服用来判断新药的效果了。因此,安慰剂添加了实验上的变数,却又无法消除。不过近些年科学家对此有所改观,如果安慰剂真的有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它为患者减轻痛苦呢?同时减少服用真药带来的副作用。

米高.莫斯里医生(Dr. Michael Mosley)与牛津大学教授谢利米.荷域克(Prof. Jeremy Howick)曾做了一个关于安慰剂止痛作用的实验。他们招募了一批受背痛煎熬多年的患者进行实验,但这些人对实验的真正目的一无所知,他们以为自己来到医务所是为了测试一种新型止痛药。研究员向志愿者解释实验时,让每一位都相信自己正参与一场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也就是说,对志愿者来说,他们既可能属于试验组,拿到真药,又或者属于对照组,拿到假药,机会各半。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个人都会拿到假药,那些药丸内只配上粉末状的米粒,毫无药效可言。而实验团队在设计药丸颜色及包装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务求令安慰剂的效果更为显著。

实验结果很符合研究人员的设想,核很多志愿者表示病情有了明显改善。这并不全是心理作用,有人甚至可以重新做以前因为病痛不能做的活动,可见安慰剂带来的不止是安慰,还有生理上的变化。

早在1978年,其实当时加州大学的三位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安慰剂或许能触发身体内的内源性鸦片肽(endogenous opioids)系统。内源性鸦片肽是人体自然产生的化合物,作用跟鸦片类近,均为人带来止痛效果。

研究人员招募了一批刚拔下智齿的人,然后让他们先服用安慰剂来止痛。当中有一批人会再服用另一种药,名为Naloxone,是鸦片剂的抑制剂(antagonist)。研究发现,那些抑制剂竟然能削弱安慰剂带来的止痛作用。也就是说,安慰剂虽然本质上没有药效,它却的的确确令人体产生了止痛的化合物,在生理层面上带来了改变。

2004年,《科学》刊登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报告,让我们更肯定安慰剂止痛作用并非子虚乌有的事情。这个实验的重点是在于它让我们真正“看见”痛觉的改变,而不是单靠实验对象的口头报告来量算他的痛感。研究员先在实验对象手上搽上两种手霜,并告诉他们一种手霜具止痛作用,另一种则是作对照用的普通手霜(其实两者都只不过是凡士林Vaseline)。研究员继而以电击或发热针令实验对象产生痛觉,并以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术观察他们的脑部活动。实验结果显示,安慰剂能够降低大脑中对痛觉敏感那些部分(如丘脑、岛叶、前扣带皮层等)的活动。这也再次证明了安慰剂的效果是非常真实的,并非单纯主观感觉而已。

但安慰剂是如何产生效果呢?既然那些“药”没有药效,根本连药都谈不上,为何身体却会因其产生改变呢?科学家至少提出了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有关语言的能力。语言令人对事件产生不同的预期,而这些预期会让人生理上产生变化,带来止痛作用。不单如此,我们更可操纵人的预期来加强安慰剂的效果。

此外,安慰剂效果也可由巴甫洛夫式制约(Pavlovian conditioning)所产生。制约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指当两种刺激持续不断同时出现时,生物会把两者连系在一起,从而往后在接收到其中一种刺激时,他会表现出另一种刺激所带来的反应。

关于制约,相信大家都听过非常有名的巴甫洛夫狗实验。巴甫洛夫发现当犬只看见食物时,它口内的唾液分泌就会自然增加。于是巴甫洛夫尝试每次给它喂食时,都顺带让铃声响起。久而久之,当犬只一听见铃声,即使眼前没有食物,它也会自然的流下口水来。

不过,安慰剂效果虽看似不错,医生却不敢胡乱使用,因为它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道德问题:欺瞒。若医生刻意欺骗或误导病人,即或出于好意,甚至带来良好后果,这依然是有违医者操守,也违反了医学基本伦理要求。假如安慰剂必须靠欺瞒才能产生效果,那么我们将难以把它发展为一种广为接受的治疗方法。

不过幸好,近年科学家发现即使人在知情的情况下,安慰剂仍能产生作用。科学家以开放式试验(Open-Label experiment)来测试安慰剂效果,把安慰剂效果的详情先告诉测试者,再让他们服食明知道是假的药丸。实验显示,即使在这种欠缺欺瞒的情况下,安慰剂依然能产生效用。甚至有些人对安慰剂的成效存疑,也不会令它完全失去效果。亦即是说,安慰剂并不需要人全心全意相信才能发挥效用。若将来有更多研究支持这一种安慰剂效果的成效,或许终有一日它真的会被医生所用,令病人可以服用较少的药物,减少副作用之余,并以安慰剂启动体内各种修复或止痛机制,从而令病人减轻痛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在安慰剂实验结束后,竟然愿意继续服食那颗假的药丸。那么,它还是一颗“假”的药丸吗?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安慰剂效应:信则有,不信则无? 网址:http://www.jrxk.cn/view/190524.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MY分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