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流浪狗“莱卡”是如何成为第一个上太空的地球生物?

流浪狗“莱卡”是如何成为第一个上太空的地球生物?

MY分享站 2020-04-29 浏览101次
流浪狗“莱卡”是如何成为第一个上太空的地球生物?的头图

1957年10月4日,远方辽阔沉寂的哈萨克大草原,拜科努尔(Baikonur)发射场,原本是苏联洲际导弹的R7火箭引擎点燃了。

在天摇地动和轰隆巨响中,R7升空。只不过这次,上头搭载的不是核子弹头,而是一枚叫做“史普尼克一号(Sputnik1)”的人造卫星。

这是人类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通常也被视为是60年代美苏太空竞赛的正式起点。

但,不只美国,史普尼克一号成功进入行星轨道、开始绕行地球后,全世界都疯了。

《法新社》、《每日邮报》、英国美国各大广播和电视电台,无时无刻强力放送史普尼克的最新消息,甚至刻意中断节目,播出来自史普尼克的哔哔卫星信号(讯号据说强到一般人打开无线电设备都收得到)。世界各地还掀起一股肉眼抢看史普尼克的热潮,数千人争相在太阳升起前的凌晨起床,只为了一睹那道“地平线上闪烁的火花”。

苏联《真理报》(Pravda)骄傲的说:“全世界都听到了人造卫星发射的宣告。”

史普尼克一号在日后改变了很多事情。例如,美国决定放手一搏成立NASA,展开水星计划,截弯取直送人类上月球;或是,由此展开的卫星科技,带领人类进入无线电视、手机通话、网络的新纪元。

然而,在这些很伟大的人类文明成就以外,史普尼克一号也改变了,一只小狗的命运。

苏联的太空狗狗实验

史普尼克一号引发全球热潮,半是出于恐惧(这次R7是送卫星上轨道,下次会不会就送核弹?),半是对苏联乃至于人类航空科技实力的惊诧。不管怎样,这一切都为铁幕后的苏联,在欧美世界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宣传效应。

因为这样,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在史普尼克一号发射的几天后,临时起意,找来R7火箭的设计者,也是苏联整个火箭研发计画的主导者,柯罗列夫(Sergei Korolev)。

他问柯罗列夫,能不能在下个月7号以前,再发射一枚史普尼克二号(Sputnik 2),庆祝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四十周年?

要知道,当时可是没有像现在Space X的超高科技火箭回收系统的,所以,当柯罗列夫当场点头答应时,就意味整个团队要从刚完成一项史无前例的艰钜任务、终于有一年一度的休假期中,紧急召回(他们大概才休息不到一周),疲惫地回到基地,从零开始打造一具新的火箭。

而且,他们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这已经比登天还难了,想不到,柯罗列夫竟然“加码”对赫鲁晓夫说:这次不载卫星了,我们载一只狗去环绕地球吧。

柯罗列夫做了一个非常大胆,但放在俄罗斯历史来看,也不算异想天开的决定。

记得帕夫洛夫(Ivan Pavlov)的心理制约实验吗?这位俄罗斯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是用狗做实验对象的。

而且,早从1950年,位于莫斯科、进行苏联航空实验的航空医药实验室(Institute of Aviation Medicine, IAM)就开始使用小狗做太空实验。如果你在那年夏天走进IAM,就会听见满间屋子的狗吠,看见满地穿着压力衣在地上跑来跑去,以及满天在巨大离心力机上天旋地转的狗狗。

为什么会选择狗?

老鼠、小兔子是不错的选择,但它们体积太小,没办法接上复杂的观测仪器。和人类生理构造最接近的猩猩或猴子呢?确实,1948年,美国霍洛曼空军基地(Holloman)里,就连续有六只名为亚伯(AlbertI ~ Albert VI)的恒河小猴,被塞进V-2火箭里发射上天空,只为了测试生物体是否能承受火箭爆冲的速度,和加速后长达数分钟的失重状态(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全部都为国牺牲了)。

美国人选择处理猿类,而苏联选择狗狗,“人类最忠实的好朋友”——部分原因是狗比猴子来得温驯,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当时莫斯科街上流浪狗为患,这些曾在街头挨饿受冻的小狗们,性格应该比较坚强,比较有可能完成艰难的火箭任务。

苏联人挑选流浪狗狗有几项标准:一是要年轻,大约1岁半到6岁;二是体重约在5到7公斤;第三,为了观测方便,他们的毛必须是浅色;第四,因为苏联帮狗狗准备的实验衣版型,后端排泄系统位置比较贴合母狗,所以一律只使用母狗。

在搜集到一群狗狗之后,除了完整的生理检测,研究员还会进一步根据狗狗的个性分类:那些比较过动的,被分到火箭组(任务时间短),个性比较安静温驯的,则被分到卫星组(任务时间较长)。

而史普尼克二号上的乘客,太空狗莱卡,就是日后在卫星组被挑选出来的。

莱卡被送进太外空前,已经在IAM训练整整一年了。

所有从街上抓来的流浪狗,正式留在IAM以前,都要经过一连串的体能和心理测试。

她要先被关在黑暗的小房间中,习惯幽微的光线;再来,被关进只容旋身的狭窄小笼子(一般来说,狗狗会在这里连续吠叫长达两三天)。

等到她们终于逐渐习惯后,研究人员会再进一步把她们关到更狭窄的笼子里,在那里她只能趴下,站起来,往前或往后走几步。时间长达20天。

通过这阶段测试后,接下来,她们要绑在震动模拟机上,体验火箭发射时的激烈震荡;在离心力机上旋转,承受高达10g的离心力和瞬间失重;接下来,还有噪音反应训练、排泄训练、压力舱训练??。

莱卡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很乖。

根据负责训练她的研究员雅兹多夫斯基(Vladimir Yazdovskiy)说,乖巧的个性,正是莱卡“雀屏中选”创造历史的原因。

事实上,当时有另一只白色小狗阿宾娜(Albina),在各方面都比莱卡更适合执行任务。只是阿宾娜已经完成两次任务,大家认为她已经为祖国做得够多了,况且,她刚刚生下一窝可爱小狗,让幼犬失去母亲是不对的。

除此之外,“大家都喜欢阿宾娜”——没有人想要在这次一去不回头的任务中,牺牲可爱的阿宾娜。

镜头转到外科手术台上,这里,是狗狗执行任务前的最后一个关卡。

在苍白的灯光下,雅兹多夫斯基划开莱卡的脖子,将颈动脉拉出来,固定在脖子附近的皮肤上,套上橡胶圈,方便在外太空定时量测血压。

接着,他在莱卡的胸口皮下植入两颗小小的电极,接上量测心跳的线路,穿过莱卡已经被剃光毛,光秃秃的皮肤。

在雅兹多夫斯基剪断手术缝合线的时候,他可能会想起,几天前,他把莱卡从IAM抱回家,让她跟他小孩短暂地一起玩的情景。“莱卡是一只很棒的小狗,又乖又安静??我想为她做点什么事,毕竟她只有这么短的时间可以活。”

咖嚓,线剪断,最后一个结打上。手术成功结束。当莱卡醒来时,她就完全准备好了。

燃烧吧!这场盛大的火箭政治秀

10月31日,上午十点,莱卡接受最后一次擦澡,最后一次仔仔细细地梳毛。中午,研究人员帮她接上各种量测线路和仪器,穿上尿布。下午两点,她被固定在两大块避震海绵中间,放进小舱里,锁上螺丝。里头的空间只够她站立或躺下休息。

莱卡要在那里等待整整三天,直到发射时间。

11月3日,清晨五点半,R7火箭准备就绪,上头载着史普尼克二号,和即将成名的莱卡。

火箭工程师、研究人员、航太专家??所有人屏息以待。

为了赶上这场盛大的政治表演,为了在短短一个月内在世人面前上演这场史无前例、盛大雄伟的苏联宣传秀,整个火箭的建造过程都非常匆忙。

根据技术人员的说法,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画草图,仔细检视每个设计环节,相反地,一切都是东拼西凑。例如,座舱其实是从另外一具火箭(R-5)中拆过来用的;又例如,当他们发现舱内通风系统有问题时,修正的方式不是重新计算气流循环,而是直接把风扇换一个方向吹吹看。

再例如,为了简化设计,也为了让史普尼克2号掠过天空的身影更加明显、更容易被世人看见,他们甚至省略了火箭脱离的标准步骤。换句话说,让史普尼克2号直接拖着火箭的一小部分在行星轨道中飞行——

这会增加什么风险?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在乎。

任何事情都可能出错。雅兹多夫斯基在底下看着(稍早,他以减压座舱为借口,偷偷拜托工程人员在钻开螺丝钉时,喂在里头三天的莱卡喝一点水)。但他知道,不管任务成功或失败,莱卡都不会回来了。

当时苏联还没有发展出太空回航技术(只是全世界还不知道),所以原本计划就是让莱卡在外太空活一周,只要搜集到足够的生物观测数据,就任凭小狗在宇宙漂流,饿死或冷死。因为这样,他们只帮莱卡准备一星期的果冻状食物,而且,为了重量和设计方便,一天只喂莱卡一餐。

五、四、三、二、一??在一片热浪火海和轰隆巨响中,R7火箭隆重升空。

任务目前一切顺利,即使史普尼克二号是一号的整整6倍重,R7火箭仍像一枝燃烧的火红大鞭炮,直直往天际冲去,孔武有力地标示共产苏联40周年胜利。

不负众人期望,史普尼克二号卫星顺利进入行星轨道,以每秒8公里的惊人速度,绕着地球运转。明天起,有史以来第一只小狗坐卫星进入太空的新闻,就要蔓延全球各大媒体了。

明天起,全世界就要为这只太空小狗英雄疯狂了。只是那时他们仍不知道她的名字,他们会叫她原本的小名“小卷毛(Kudryavka)”,或者叫她“小柠檬(Limonchik)”。

明天起,会有印着莱卡头像的海报、邮票、明信片,甚至香烟外盒,在全世界流通。全球媒体都会刊登她的照片,还会有来自各地的小朋友,亲笔写信给她,谢谢她启发了他们的太空梦。

但在离地982公里远的卫星轨道上,很快地,这一切都即将不重要了。在那个只够莱卡起身、趴下,前后走一两步的小座舱内,紧急状况发生了。

在卫星绕行没多久,地面人员遥测到一向温驯的莱卡,在舱内吼叫、踱步,一反常态地非常激动。根据卫星在莫斯科上空回传的数据显示,舱内温度飙破摄氏40度。当卫星第四次飞过莫斯科上空,回传数据显示,舱内已完全无生命迹象。

话句话说,莱卡在进入太空的五到七个小时内,就已经死了。

也许是隔热装置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损坏,也许是当时草率处理的风扇系统坏掉了,也许是没有脱离卫星的R7火箭头,吸收了太多热能让太空舱升温??总之,莱卡活活热死在太空中,七天的食物,她一口也没吃到。

而脚底下的世界还在庆祝。

比较多疑的人还在猜测。但没有人确定莱卡已经死了。

一开始苏联还想隐瞒莱卡的死讯,甚至散播莱卡还活着的消息;但媒体大众臆测纷纷,纸包不住火,苏联终于在11月12号,在莱卡死去快十天后,才透过莫斯科广播电台,证实莱卡已死亡。

莱卡的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莱卡的生命和太空旅程虽然很短暂,却得以让人类的太空梦成真。透过这只小狗的牺牲,人类终于知道,生物确实可以在长时间的无重力状态中存活,也终于恍然大悟,生物进入太空不会爆炸,也不会被太阳烤焦。

太空狗莱卡的五个小时旅程,让世人看见了人类进入太空的一丝希望。

四年后,1961年4月12日,苏联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搭着东方一号(Vostok 1)从外太空返航,成为第一个进入行星轨道的人类。再过八年后,在连续让苏联超前的惨输局面中,阿姆斯特朗终于在众所瞩目下,于月球插上美国国旗,让这场历时近十年、耗费数百亿的美苏太空竞赛,终于告一段落。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流浪狗“莱卡”是如何成为第一个上太空的地球生物?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03638.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MY分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