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人类的婚姻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的婚姻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智本社 2020-06-03 浏览116次
人类的婚姻制度是如何产生的?的头图

人类婚姻制度的演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按照奥地利学派主张的“自发秩序”,专偶婚姻很可能不是财产私有制下催生的。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婚姻催生财产私有制。

氏族社会中,由于战斗力增强,氏族逐渐分化成小氏族、“家庭”单位。在“家庭”单位中,确认自己的成员,最好的办法就是母系而不是父系。“孩子确定是我(女人)的,但不一定是你(男人)的。”在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先有家庭成员的“私有化”,然后一起战斗,获取剩余猎物,形成家庭私有财产。

“姓”产生于母系社会,“姓者,生也”,用来“别婚姻”,防止乱伦。到了父系社会才有“氏”。早期的“姓”不少都有女字旁,如姬、姜、嬴、姒、妫、姞、妘、婤、姶、嫪等,说明出自早期母系氏族社会。

氏,一般是强大的部族有功赏赐而来的,用来“别富贵”。很多氏,源于姓,被母系某姓大族所封。如黄帝姓姬,轩辕氏,又称有熊氏;秦始皇,姓嬴氏赵,司马迁在《史记》里称他为“赵政”;商鞅,“商”就是“氏”,是因为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的,获得商氏。

从“姓”到“氏”,看得出这是一个漫长的权力演变过程。最开始,婚姻还没完全被男性统治,女人在婚前还可以有性行为。历史上,不少地方都存在“杀首子”的风俗,以求保证血缘的纯净,而这种残酷的做法实际上说明女性的地位在下降。

到了先秦时期,父系氏族已经强化,不过还是能够感受到爱情浪漫主义。《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可见,当时民分比较开化,但大多数是男子追求女子,也体现了地位的严重倾斜。当时出了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就没有看到“女子”。而“子”字代表着对男人的尊称。在当时男性士人掌控着文化及信息的垄断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先秦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诗经·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礼记·曲礼上》:“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

后来,西汉出了一个董先生,他提出了三纲五常学说,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这个学说基本上确立了2000年的婚姻制度,即一夫一妻多妾,妻妾从夫,也就是恩格斯所批判的专偶制。

这个制度加入了很多“智慧”,但是也是遵循“活下去”的法则。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为妻纲”、“一夫一妻多妾”以及一整套教条,确保家族繁衍稳定、快速、高质量繁衍。当时生产力和医疗水平低下,寿命和生育期都很短,信息又不对称,男女如果自由恋爱很容易错过最佳生育期,而导致“无后”。

所以,最佳的解决办法是,父母之命把关,媒婆信息相对充分,帮助找到门当户对人家,最大限度地降低搜索成本,提高契合度。秦朝的刻石就有婚规:“贵贱分明,男女礼顺”。到了汉代门阀盛行,更加强化门第,唐代有“民间修婚姻不记官品,而上阀阅”的婚姻等级观。

同时,妻妾从夫,确保血缘遗传不出“BUG”。然后,还有一整套教条以及宗族法令,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固化这一体系。

当时,婚姻制度,绝对比现在的货币制度还重要,关系到劳动人口以及国家战斗力的延续。这套制度保障一国之战力,同时也保障了普通家庭的稳定延续。

这种婚姻制度依然遵循的是供养能力和繁衍法则。富人娶妻妾解决繁衍任务后,还能与秦淮女在秦淮河边、花前月下谈情说爱。但是,缺乏供养能力的穷人则可能找不到对象。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的婚姻制度,富人获得满意的婚姻,使得其他人的婚姻状况更糟糕。历史上改朝换代之时,光棍都累积如山。

所以,恩格斯说,婚姻制度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也不是男女性爱的结果,而是私有制确立的必然结果。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人类的婚姻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07491.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智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