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朱元璋死后为何选择人殉,他的妃子死的有多惨?
朱元璋死后为何选择人殉,他的妃子死的有多惨?
殉葬作为中国古代,一种不合理且违反人性的制度,在汉代之前尤为流行,流传到汉朝的时候,这种残忍的陋习逐渐被废除。原本殉葬制度的废除,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就在人们殉葬制度不会重现于世的时候,明朝再次启用了。
明朝的殉葬制度,是从朱樉死后开始的。因为心疼自己的儿子,在朱樉死后朱元璋下令让两位王妃殉葬,这是明朝殉葬制度的开端。但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是在朱元璋死后,后宫大批的妃子和宫女被迫殉葬。
朱元璋病逝后,大批妃子宫女成为陪葬品
明洪武三十一年,七十一岁的朱元璋重病不起,最终与世长辞。在离世之前,朱元璋曾写下遗诏:“朕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死之日,天下毋妨嫁娶。丧葬从简”。
一句丧葬从简,把朱元璋的仁义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实际上这份遗诏只是做做样子,朱元璋真正的想法,是想要恢复被废除的人殉制度,为了能够尽快实行,他还曾和大臣们讨论过殉葬妃子的人选。
从之后的事实来看,后者才是朱元璋的真面目,在朱元璋死后,宫中开始着手准备殉葬之人,“上崩,宫人妃嫔皆不得免殉”,后宫的妃子,宫女没有特殊的理由,全部要被拉去殉葬,能够免除殉葬,保全性命的,只有膝下有皇子,或者是皇子的养母。只要满足不了这一个条件,即便是后宫品位高的妃子也只能接受殉葬的命运。
在明朝的《彤史拾遗记》中对于朱元璋妃子殉葬人数有记载,妃子一共有四十六名,除此之外还有数十位宫女。
四十六位妃子中,除了比朱元璋早去世的两位,剩下的妃子全部都是在朱元璋死后,被集体拉去殉葬的,这还仅仅是妃子的数量,殉葬的宫女还有不少。因为重新恢复殉葬制度,以及朱元璋本人的殉葬人数颇多,让朱元璋在后世也饱受争议。
为了找到正当理由,后宫上演了一场大戏
恢复了人殉制度的朱元璋,比谁都清楚,如果明目张胆地做这件事,很有可能会遭到后世的唾弃,所以为殉葬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朱元璋想要让妃子们殉葬,但是又有几个妃子会心甘情愿地葬送自己的性命呢?所以在朱元璋咽气之后,众人立马采取了措施。
宫中的太监分别去寻找需要殉葬的妃子,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所有的妃子都要用细绢捆绑住双手,还会由皇帝的亲兵和侍卫亲自押送,四十六名妃子聚集同一个大殿内共同用膳,桌子上摆着一道道美味佳肴,但是这一顿饭没人能吃得进去,等时辰一到,这会成为妃子们生前的最后一餐。
在“一片和谐”的场景下,这些妃子用完了膳,紧接着在殿内听到的就是响彻云霄的哭喊声。除了在场的太监和亲卫,没有人会知道这些妃子究竟有多绝望,即便是在史书中有记载,也会写到“为皇上死,死得其所”。
殉葬制度极其残忍,违背人性
历史上的殉葬方式有很多,秦始皇死后,妃子们全部处决陪葬,而建造秦始皇陵的工匠,也都被活埋在了皇陵里,永远地保守住了这个秘密。
明朝的殉葬虽然不是活人殉葬,但是殉葬的方式依旧非常残忍,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种。常见的一种是缢刑,也就是让妃子们上吊,结束掉自己的性命,在朱棣驾崩之后,三十余名妃子聚集在同一座大殿内,手中各持一条白绫,分别找不同的房梁自尽,哭声充斥着整个大殿,十分凄惨。
除了缢刑的殉葬方式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更残忍的手段——注入水银。这种方式是为了保证妃子们的容貌,一般会先用药物让妃子们进入熟睡状态,然后会有专人刨开头皮,把水银一点儿一点儿地注入到身体中,最后再对头皮进行缝合,妃子们在熟睡中就会丢掉性命。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手段和方式都是残忍且违背人性的。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明朝有好几位皇帝都经历了殉葬制度,皇帝只死了几个,但是陪葬的妃子,宫女却高达数百人。
好在到了明英宗时期,因为他宽厚仁德,在临终之前下令废除了殉葬制度,“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这才再一次终结了这种违背人性的不合理制度,在明英宗之后,明朝的皇室成员,也再没有出现要为皇帝陪葬的案例。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朱元璋死后为何选择人殉,他的妃子死的有多惨?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16487.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汗青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