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鱼雷发明一百多年了,为什么现在能研制的国家只有几个?
鱼雷发明一百多年了,为什么现在能研制的国家只有几个?
鱼雷发明到现在起码有一百年了,二战时期就曾被广泛运用,但是如今能造它的国家还不到十个,能造好它的国家甚至只有四个。这不是因为大家嫌它丑懒得研发,而是因为它的难度实在太高。
1、动力太难弄
游过泳的朋友们都知道水下阻力有多大,正常人跑一千米可能就是喘半天,但是若是要去游一千米,那想必游到一半就难以坚持了。所以鱼雷和平时我们看的那些迫击炮不一样,没有超级强的推动力,它在水底下是很难快起来的。如果游都游不快,那还谈何击中目标。
一般陆地武器的推动力来源都是选择火药,但是水里是没有氧气的,必须自带燃料加氧化剂还原剂。最早的鱼雷发动机使用的是煤油加压缩空气,但是能量密度太低,提供的动力不足。之后推进剂经过大力研发,如今热力型鱼雷基本都是选用自带氧化剂的奥托燃料。
但就是这个奥托燃料就难倒了一大部分想要研制鱼雷的国家,这个鱼雷热动力的原理看上去和火箭相通,但弄懂火箭燃料国家的有几个呢?鱼雷的燃料要求可一点不比火箭低。
还有一种动力就是用电,电池里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涡轮旋转推动鱼雷快速前进。虽然这种方法也确实行得通,但是对电池的要求可一点都不比燃料低,甚至还更高。因为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般来说都是小于燃料的,想让鱼雷有威力必须得是高能量密度电池。可这研发起来成本太高,还不如直接从别的国家买一颗鱼雷来的划算呢。
2、制导太难搞
导航便是鱼雷的眼睛,想让鱼雷打得准,制导系统一定不能差。
鱼雷的目标并不都是傻大个,它们都是航速可以达到几十节的战舰。早期的鱼雷都是直接发射,除非对方吨位太重,吃水太深,否则是很容易被躲的,因此鱼雷还不如战舰上的炮弹好使。
所以想要让鱼雷能够形成稳定有效的伤害,导航是非常重要的。一开始采用的方面是声音导向,因为战舰在海上航行是肯定会产生大量噪音的,给鱼雷装上一个“耳朵”,让鱼雷冲向噪音最大的不就行了嘛。可是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误伤自己的可能。毕竟鱼雷舰也会发出不小的噪音,越近的地方噪音听起来更大,那鱼雷自然就撞上自家鱼雷舰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给鱼雷加上一条线,这样它就不会误伤自己了。后来人们通过这条线,想出一种利用数据线控制鱼雷的导航方式,这种加条线的制导方式就叫线导。但是数据线容易受到干扰,这种制导方式的精准率不算特别高,出错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让鱼雷聪明点,一些人便有了给它装微型智能电脑的想法。让计算速度飞快的电脑去负责判断目标的位置。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够大大提高鱼雷的精准度,但是这个电脑怎么装进小小的鱼雷里呢?这又成了一个麻烦。
国力雄厚的国家当然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这些问题,但是那些稍微弱一点的国家就只能望而却步了,想了想还不如去别人那买一颗。
3、潜艇太难造
鱼雷虽然难造,但买来图纸一番研究还是能费功夫弄出来一颗的。但是对于鱼雷艇,大部分国家都是无可奈何的。
鱼雷艇第一个难关就是材料,为了不被目标战舰的声呐发现,鱼雷艇一般都要下潜到千米以下的海水之中。学过物理的朋友都知道,那里的海水压强大到可以直接把石头压成粉末。就算材料硬度达到了下沉标准,如何装载鱼雷又成了麻烦。
为了方便潜袭,鱼雷舰的体积都需要特别小,可就算再小,鱼雷也不能落下。为了给鱼雷腾空间和地方,鱼雷艇必须自身足够轻足够空。这样一来,在海水的重重压力下,灵活度难免不够。
这些问题不解决,鱼雷艇就没法造,造不出来潜艇,你就算照猫画虎弄出来鱼雷也没地方装。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鱼雷还涉及到了组装、机械设计与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没有相当基础的工业实力实在太难完成。同时海洋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洋流环境改变,相应的技术条件也要发生变化,鱼雷这条路要一直走下去实在千难万难。由此可见,我们国家作为四大重型鱼雷国家之一是多么的不容易,也不禁感慨祖国的国力的强大,并为之深深骄傲。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鱼雷发明一百多年了,为什么现在能研制的国家只有几个?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31654.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汗青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