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拯救大兵瑞恩》,一部非常经典且口碑极高的影片,当时刚上映的时候,真的为美国赢取了很多光环。但是,当时光流逝,再重温经典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不会再只针对“因果”而看待这部影片了呢?比如说该片中的几个小细节之处,它可能会让不同人看到影片与现实不同的地方。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影片虽然描写的是战争题材,但却是一部非常有艺术气息的电影。比如说片子的一开头,一名抱着小姑娘的士兵随着一声枪声倒地,他身上带着的一封家书便被血染红,然后被医护兵拿到了手中。
但这个镜头之后,线索并没有断,当医护兵牺牲之后,该家书就到了队长的手里,而队长再死之后,家书又被传到了机枪手那里。
就是一封信,它被一次又一次默默地传递,让人莫名想起“伏线千里”的感受,它传达给观者的,恐怕不只是家书内容的重要,而是战争中每个战士可以赖以依靠的精神支柱。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镜头,却深深刺激观者的泪点。当战士们为着家园走上战场,等待他们的除了凯旋而归,还有一种叫魂归故里。显然后者是沉重的,它足以让人们正视战争本身:世界和平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因为不论输赢,战争之后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这部影片的艺术性肯定不只是这一点,它在表达很多思想与现实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细腻,甚至是隐晦的。记得诺曼底登陆一段,镜头扫过诺曼底滩头,它与平日似乎没什么区别,但大量的死鱼、弹壳被海水冲击上来。这时观者的第一直观感受是战后的荒芜与悲惨现状吗?
它可能还告诉我们,有些战争的猛烈是影片拍不出来的,它的惨烈已经到了无以言表之状。所以,这样一个简单的镜头,便让观看电影的人在心底生起无限的恐惧:战争所过之处,再也回归不了昔日的宁静,因为有太多的亡魂在这里绝望、死亡,有太多的生命在这里消失,再也不可能回来。
当然,影片从来都是有完美与不足相构成的。同样是诺曼底一战,其中有一个细节虽然很感人,可真要细细琢磨,却发现它的真实性并不大。例如当时医疗兵遭受枪击之时,他带着一个水壶。枪声响过,人们都以为打在了水壶上,镜头中出现一抹红色:一股血色的水从水壶里流出来。
按说,这是一个非常让人窒息的画面:医疗员没有因为这个水壶而免去枪击,他是死了还是受伤了?最后是受了重伤。可是,我们这时是不是可以想到那个水壶里流出来的血水?子弹穿过水壶,然后打伤了医疗员。
可是为什么水壶里会是红色的水呢?以它来代替医疗员受伤是不是有些玄了?毕竟水壶里应该是水,哪怕被打破了,它能流出来的也只能是水。而变成了红色的血水,这就有些不靠谱了,毕竟水壶在前,医疗员在后,他的血是没办法进入水壶的,你说是不是?
好吧,既然是“挑刺”,那就再讲一处。当时前线急需弹药,一个叫厄本的人被分配到送弹药的队伍,然后,斯坦列·梅利将一大圈的子弹套在厄本的脖子上。可是,那尖尖的弹头怎么是正朝着厄本脖子的呢?这样扎在肉上是很疼的。
所以,有人说厄本是没有意识到自己送的是机枪的子弹吧?要是手枪子弹这样挂也就算了,那么大,那么尖的机枪子弹,他是怎么想的?还是梅利这个列兵失职了?确实,这个镜头很不合理,至少是拍摄中的失误,因为在后面厄本再出现的时候,子弹已经被翻转过来朝外挂着了。
但是,所谓瑕不掩瑜,厄本的子弹操作可能是个小失误,但他这一人物的铺设还是非常成功的。当梅利被德国兵杀死时,厄本懦弱又自私的形象得到了展现。
这种视战友性命于不顾的人,可能只是一个卑劣的家伙,可战争时期的人物个性就是这样真实,它不会是所有人都因为战争爆发而激发自己体内的正义与豪情。
这是战争的真实吧?冷漠、自私、无情,各种情愫交织在一起,他们为了打仗而打仗,只有在战争打完之后,他们才会回过头来讲什么情怀与心理。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特性,在任何战争中都是如此。
比如影片中两个德国兵要投降时,被美军当场击毙,并想要在他们身上寻找战利品这一环节。
如果真的细细了解,那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两个所谓的“德国兵”是捷克人,他们在投降的时候是用捷克语在向美军投降,当时是这样说的:“请不要杀我,我不是德国人,我是捷克人,我没有杀过任何人。”
可是呢?美军表示听不懂,所以他们用子弹来回击了这两个。到底是真的听不懂,还是假的,是不是捷克语与德语太像了?那恐怕就是对人性的灵魂拷问了。
总体而言,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它是有太多说法的,除去内容的感人至深之外,可能所讲述的事件与那个年代所特有的东西都更能让人沉迷。而且,一个故事感动完人之后,它总要告诉你一些在日常当中不可能想到的事。《拯救大兵瑞恩》,真的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32689.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汗青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