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三打白骨精事件,唐僧是窝囊废?

三打白骨精事件,唐僧是窝囊废?

看鉴 2021-03-17 浏览111次
三打白骨精事件,唐僧是窝囊废?的头图

“白骨精”是《西游记》故事中知名度最高的妖怪,或许没有之一。她也是取经团队组建完成后出现的第一个妖怪,位置十分微妙。

故事的最后,孙悟空被唐僧赶走,惹不少观众掬两行热泪。

常人印象,无外乎唐僧糊涂,先受到白骨精的迷惑,后听信猪八戒的谗言,以致做出错误决定,赶走了忠诚的猴哥。

但真相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唐僧两次回心转意,为何最终还是翻脸无情?

八戒与悟空从黄风岭到流沙河,关系尚算融洽,又为何要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沙僧为何从始至终如木偶泥胎,不发一言?

01

师兄弟间的恩怨

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宿怨,还要从四圣试禅心开始讲起,这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桥段。

故事讲述了黎山老母、观音、文殊、普贤四位菩萨化身美女,假称“坐山招夫”,以美色、富贵来试探师徒四人取经诚心的经过。

本回开头,猪八戒与孙悟空之间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一开始,猪八戒说挑担辛苦,想要休息。——这其实并不过分。

不想孙悟空上来就发表诛心之论,指摘猪八戒“似有抱怨之心”,还教育猪八戒修行就要吃苦。

此时猪八戒反问孙悟空是否知道担子的重量,孙悟空说自从有了八戒、沙僧,挑担的任务不归自己管,哪里知道担子多重?

于是猪八戒向孙悟空详细讲解了担子的内容和重量,最后还不忘发一句牢骚:“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

此时猪八戒已表露出他的负面情绪,急需安慰与鼓励。

但我们看看猴哥是怎么回应的:“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

猪八戒闻言,也无可奈何,只好说:“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

猪八戒说得没错,孙悟空这个人,本事大、脾气爆、牙尖嘴利、自视甚高。

而这样的人身为领导者时,难免就会犯缺少同理心、不体恤他人疾苦以及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等毛病。

孙悟空以势压人,圆滑的猪八戒嘴上说软话,内心必然不服。此处沙僧保持了一贯的沉默,但孙悟空的话声声入耳,他会认可吗?

后来猪八戒动了凡心,一方面固然因为被美色所迷;另一方面恐怕也有身心俱疲却仍要被PUA,得不到安慰的原因。

当然,猪八戒也因此受到了四位菩萨的惩罚,出丑加受罪,吃了一夜的苦头。

然而孙悟空仍不忘补刀,一波嘲讽输出,说得猪八戒又羞又恼,哑口无言。

还是沙僧动了恻隐之心,解开绳索将二师兄救下。

孙悟空一打白骨精时面对唐僧的阻拦,也有一段诛心的抢白,指责唐僧动凡心,还说要搭窝棚给唐僧圆房,将唐僧噎得“光头彻耳通红”。

这又何尝不是在揭猪八戒的疮疤?当猪八戒看到唐僧的反应,又怎能不让他想到自己之前的窘态?

猪八戒本就因未能吃到饭菜而懊恼,孙悟空这番话更加激怒了猪八戒,催生了他的报复欲。这才是猪八戒帮助唐僧一起打击整治孙悟空的原因所在。

一直以来的“中立派”沙僧,在四圣试禅心时已表现出偏向猪八戒的苗头。

当孙悟空最终被逐,讲出“去便去了,只恐手下你无人”、“八戒、沙僧救不得你”等言语时,便又得罪了沙僧,令沙僧彻底倒向猪八戒和唐僧一方。

然而孙悟空自己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离开时还要继续叮嘱沙僧防备八戒挑唆、遇到妖魔时提自己的名字——然而沙僧继续以沉默回应,表明了他的态度。

02

唐僧“恨”从何来?

白骨夫人的出现,不仅激化了悟空与八戒、沙僧师兄弟之间的矛盾,而且引爆了唐僧与孙悟空师徒间的矛盾。

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关系本就微妙。

取经团队中,唐僧是标志性人物,没有他,取经任务也就成了空谈。

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从师徒关系来说,孙悟空固然要服从于唐僧的领导;但孙悟空同时也是取经团队的领路人。

原著中,浮屠山的乌巢禅师的偈语就点破了这一玄机:“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取经团中的两大核心唐僧和孙悟空的性格迥然不同,处事原则也大相径庭,这就容易引发矛盾。

要想尽量避免、化解矛盾,需要两人各自让步,求同存异。

同时,身为师父的唐僧想要带领好整个团队,也必然要树立威信,让徒弟们知道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听从自己的指示。

当师徒行到嵯峨之处,唐僧提出化斋,孙悟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荒山野岭无处化斋时,唐僧怒骂孙悟空懒惰。

最后孙悟空只好说:“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

唐僧的“发怒”,以及“骂”,其实都是在试探孙悟空是否还服从他的领导。

细心的看官可能会发现,这段对话似曾相识,与之前孙悟空猪八戒关于挑担的对话相差无几。

恐怕唐僧也是在提醒孙悟空:取经队伍各司其职,八戒沙僧牵马挑担,那么你孙悟空负责化斋也是应当的。你既然不听别人的牢骚,那么你自己也不要找借口。

孙悟空选择了服从,唐僧也表示了满意。就在孙悟空去南山摘桃时,尸魔幻化的美女出现了。

且看唐僧言语:“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了?”唐僧这句话表现了怀疑与警惕,但主要是针对来者的身份。

何以知之?

我们接着往下看:猪八戒被色相迷惑,听信妖精的花言巧语,向唐僧报告说来者是斋僧的女菩萨。

唐僧却不信道:“你这个夯货胡缠!我们走了这向,好人也不曾遇着一个,斋僧的从何而来?!”

于是唐僧亲自对白骨夫人进行了一番仔细的盘问。

白骨夫人心思缜密,说话滴水不漏;唐僧未能问出破绽,但依然坚持不肯吃白骨夫人的饭菜。可见,唐僧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仍旧倾向于信任孙悟空。

但当孙悟空举起铁棒,执意要打死妖精时,唐僧却又坚持说这位女菩萨是个好人,阻止孙悟空行凶。

唐僧的行为看似前后矛盾,实则凸显了他的行事原则。

站在唐僧的视角来看,他虽然对眼前这位美女保持距离,但美女的行为和话语并无大的破绽。虽然孙悟空咬定眼前的美女是妖怪,但并未拿出足以让唐僧信服的证据。那么,唐僧选择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就无可厚非。

唐僧的第二条准则是尽量避免惹是生非,而孙悟空高傲、暴躁的性格又偏偏容易惹是生非。

万寿山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事情刚过去不久,想到当时的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唐僧必定心有余悸。

其实在刚进入五庄观时,孙悟空就险些与清风、明月发生口角,多亏唐僧及时打圆场,并借故支开了三个徒弟,才没让事态扩大。

所以,当孙悟空执意除妖时,唐僧便万般阻挠——万一孙悟空看走了眼,打死好人,又要惹出许多麻烦,这是唐僧不愿意看到的。

唐僧的第三条准则,是不能伤害凡人——即便是恶人。

《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次被唐僧赶走,两次都是因为打死强盗。既然坐实了身份的强盗都不能擅杀,那么对未坐实身份的疑犯就更加不能痛下杀手。

其实,孙悟空完全可以在不违背唐僧原则的情况下证明自己,但他刚强的性格,以及除妖的执念令他的选择出现了偏差,以致一再触及唐僧的权威和底线。

一打白骨精时,孙悟空就选择了用诛心之论堵唐僧的嘴。

要知道,四圣试禅心时,唐僧一开始并不知道是菩萨点化。假使他真的有凡心,也不至于上来先呵斥八戒,后又说“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这样的话得罪那位妇人。

孙悟空如此攻击唐僧,何尝没有辜负唐僧对他的信任?

另外,孙悟空也没有充分尊重唐僧的知情权。

前两次孙悟空都未能给出足以令唐僧信服的证据,而第三次则不然。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本方的山神土地曾受孙悟空召唤助其除妖,可为人证;而地上的骷髅就是物证。

人证、物证俱全,则足够令唐僧信服。

然而孙悟空却错失了最佳的自证机会。孙悟空的心思是既怕妖怪抓走唐僧自己费力营救,又怕唐僧念紧箍咒;而他选择的做法是先打死妖怪再用花言巧语哄唐僧——这就是孙悟空的不智。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唐僧前两次看到的都是假尸,对孙悟空的信任已经降到了冰点。

所谓“事不过三”,当唐僧第三次见到骷髅时,便很难相信孙悟空了——这与“狼来了”故事中众人对放羊孩子的心理如出一辙。

终于,唐僧认定孙悟空既不尊重自己身为师父的权利,也不顾及自己的处事原则。取经团队存在这样一个不安定因素,自己还如何领导众人继续西行?这便是唐僧之“恨”的成因。

孙悟空得罪猪八戒在先,触怒唐僧在后;更兼言语冒犯沙僧,使自己陷入了孤立的境地。此刻,他的离开便成为了定局。

这也说明,一个团队中如果存在着组织领导与业务领导双头制,是很麻烦的。

唐僧和孙悟空就像两只势均力敌的斗鸡,互不让步两败俱伤,互相妥协大业不成。

取经队伍经过了许多摩擦,最后成功,其实是唐僧和孙悟空成长的结果。双方都晓得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恰好是能力、性格上面的短板。

唐僧放权降妖除魔听孙悟空的,孙悟空对师傅也逐渐尊重。

可见,团队建设不要指望对方会为了自己而改变,为了共同的目的与愿景,扬长避短,才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三打白骨精事件,唐僧是窝囊废?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34046.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