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为送狗狗上路,他们在宠物医院外排长龙:二战中,英国宠物大屠杀

为送狗狗上路,他们在宠物医院外排长龙:二战中,英国宠物大屠杀

MY分享站 2022-01-21 浏览186次
为送狗狗上路,他们在宠物医院外排长龙:二战中,英国宠物大屠杀的头图

在历史上的很多时刻,当人们处在集体焦虑的情绪下,常常会做出很多令后世无法想像的事情。

比如英国人在 1939 年做的事。先前,艺术家妮可拉·怀特(Nicola White)无意间在泰晤士河泥泞的河岸边,发现了一只生锈的狗狗名牌——邦佐(Bonzo)。她沿着狗牌上面的住址一路找去,最终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在二次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星期,大批伦敦市民平静而有秩序地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宠物,最终遭手刃的宠物总数竟然达到 75 万之多!

大屠杀之前,曾经最重视动物权益的“爱狗之国”

事实上,杀害宠物这件事在英国是很难被接受的,二战前的英国是最重视动物权益的国家之一。作为最知名的“爱狗之国”,动物保护的观念早在 19 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生根发芽,1822 年英国议会便推出世界上第一部动物保护法《残忍对待牛只法案》(俗称《马丁法案》)。两年后,一群动物保护人士又成立了世上第一个动物福利组织“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PCA)。

进入 20 世纪后,以猫和狗为主的宠物,在英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发生了一个有趣的转变。以前人们养猫是为了抓老鼠、养狗是为了打猎,动物提供的陪伴与抚慰顶多只被视为附带的好处,然而随着都市化的进展,猫狗作为陪伴的功能却越来越重要。宠物在某方面开始成为“家人”,养猫、养狗的人们越来越不问它们能做什么,反而开始问“能为它们做什么?”。国家和平之时,宠爱动物的行为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在 1930 年代末期,战争的考验步步逼近……

1933 年希特勒上台,没过多久,他开始推动自己的军事目标。1936 年 3 月,德军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硬是将坦克开进了德法边境的莱茵兰。在希特勒野心毕露的时候,全英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英王爱德华八世,还有他执意要迎娶美国辛普森夫人所引发的宪政危机上。随着欧陆危机浮现,丘吉尔开始声嘶力竭地警告纳粹党的危险。事实上,在纳粹上台前丘吉尔就曾经去了一趟德国,那时他见到“体格健壮的条顿少年以整齐划一的行军队伍、眼里闪耀渴望为祖国流血流汗的光芒”时,他马上就了解德国年轻人极度想要找回失落已久的民族自尊心。在这个目标之下,德国迟早会加强军备、扩张领土。

丘吉尔发出警告:如果英国没办法制衡德国,那么德国并吞奥地利、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都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然而面对丘吉尔的警示,绝大多数的英国人都没放在心上。姑息主义的氛围在当时一直主导着整个英国,BBC 创办人甚至把丘吉尔当成是一个每天贩卖战争恐惧的极端份子。

宠物大屠杀的序曲:姑息的英国与近逼的德国

但丘吉尔是对的。1938 年 3 月,德国出手兼并奥地利,不到一个月后又开始准备染指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地区。丘吉尔对伦敦的姑息政策再度提出强烈警告:“我预期,总有一天,当某件事到了节骨眼的时候,你们将不得不站起来反抗;而且我向上帝祈祷,当那一天来临时,但愿我们不会……由于选择了愚蠢的政策,已经没有人能跟我们一起抵抗了。”

然而,当时的首相张伯伦仍然寄望和平,他迫不及待地前往慕尼黑,希望能解决苏台德问题。当他第一眼见到希特勒时,他直觉的感受是:“……尽管我从他的脸上看出这是个残酷无情之人,但我觉得,这还是个做了保证之后可以信赖的人。”最后,英国几乎答应了希特勒全部的要求,苏台德地区正式被并入德国领土。

苏台德的失陷却是张伯伦的胜利。9 月 30 日张伯伦返回英国,他一边从飞机上走下来,一边挥舞着已经正式签署的慕尼黑协定,喜形于色地宣称这项协定“象征着我们两个民族永不战争的愿望!”

对此,丘吉尔在下议院演说,英国已经战败了:“……数月之后,我们将面对一些无法回避的要求,而且毫无疑问,我们将被建议唯有顺从一途。这些要求可能牵涉到交出领土、或者交出自由.....人民应该知道,我们已经不战而败……请不要以为事情已经结束。这只是那最后审判的开端……”

丘吉尔又对了。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终于对德宣战。

战争来临,英国开始宠物大屠杀

在宣战的当下,不管是英国政府还是人民,都还没为战争的到来做好准备。根据街头民调显示,直到1939年的夏天,都还只有2%的受访者支持战争。宣战前主流报纸上刊载的尽是无赖牧师或花边新闻,发生在欧陆的各种事件彷若只是遥远的雷声。万万没想到9月,战争突然来临。

每个英国人都可以感受到,战争紧急事态对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儿童开始从市中心疏散了、电影院剧院等大众娱乐场次也被取消了、电台播放的新闻报导开始经过层层审核,在战争爆发的前两天,整个英国甚至“停电”了——根据英国空军部的预测,如果地面上的人造灯光彻底消失,将有助于阻止德军夜间轰炸造成大规模伤亡。对英国人民来说,原本习惯的生活常规仿佛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没有电灯、汽车灯、红绿灯,甚至连点烟的红光都被禁止。

人民本来就不安的心变得更加躁动,这时英国政府又犯了一个错——为了在遭受轰炸时能够妥善处理动物问题,政府针对粮食动物以及其他所有经济动物,拟订出了一套具体的管理规定,并特别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处理相关事务。然而上述措施仅限于经济动物,英国政府对于宠物在战时要如何举措,却没拿出任何办法。

人们惊讶地发现,宠物完全被排除在外。爱宠心切的宠物主人没办法把宠物送到乡间,也没有属于它们的粮食配给,毒气攻击时没有专属的防毒措施,当轰炸开始时,防空洞也根本不可能会有宠物的位置!英国政府当时还发了一本小册子,告诉大家真到千钧一发的时刻时,“如果你不能把它们交给邻居照顾,那么,把它们除掉确实是最好的决定。”也就是说,虽然政府从来没有“真的”规定人民除掉宠物,但政府的态度很明显,宠物是一种奢侈品——而战争里,不需要奢侈品。

宣战之后,全国无数的宠物医院外纷纷开始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数以万计的猫狗被宠物主人带进宠物医院,完全不知道它们即将面对的命运;不久后,它们将成为一具具冰冷的尸体,被堆放在等待火葬、如小山一般的尸堆中。

《邦佐的战争:战火下的动物1939-1945》(Bonzo's War: Animals Under Fire 1939-1945)作者克莱儿·坎贝尔(Clare Campbell)就提到一个她姨丈的真实故事:克莱儿的阿姨家有一只非常可爱的猎狐犬派蒂,每天姨丈下班到家时,那只狗总是会开心地跳起来迎接他。然而在德军入侵波兰后不久,电台就宣布可能会出现食物短缺的状况。第二天,姨丈就宣布,派蒂必须离开。

书中还记下了另一位宠物主人托尼·威登(Tony Weeden)的故事。当大战爆发时,托尼才 5 岁,但他还记得自己的宠物犬毛毛被杀死的景象。当他们走进宠物医院时,候诊室已经被宠物和它们的主人塞满了,每个人都等待着要杀掉他们的宠物。那时因为宠物医院的氯仿已经用罄,宠物医生为了节省时间,干脆直接割破宠物的喉咙,小托尼眼睁睁看着一个水桶,里面全是鲜血。

屠戮生灵之外,人与宠物的互相扶持

不过即使在这样的黑暗时代里,仍然有一些光明面。历史学家提醒人们不只要去注意被杀害的宠物数量,还要看到那些没有被杀害的动物数量。当时,被杀害的宠物数目大约是所有宠物数量的1/5。换句话说,即使处在当时严重的集体焦虑与从众心态,甚至是在消耗宝贵粮食等于不爱国的正义大旗之下,仍有4/5的主人拒绝交出宠物。在这些人心中,宠物已经成为自己的家人,许多人甚至甘愿把自己为数不多的配给再分给宠物。

动物收容机构“巴特西猫狗之家”(Battersea Dogs and Cats Home)在当时只有四名员工,该机构却在整个大战期间收容了超过14万只动物。动物保护人士汉密尔顿公爵夫人尼娜(Nina Douglas-Hamilton)则对宠物大屠杀感到惊心,她派人去东伦敦营救被抛弃的猫狗。很快地,她的家中就充满了数以百计整日吠叫、满身脏乱的动物,她还得一一向邻居道歉。最后,她斥资自己所有的存款建立一间动物保护所,仔细地照料它们。

随着战争进行,人们也发现宠物与人类的情感是双向的。人类对他们宠物的不离不弃,宠物也会同等回报宠物主人。报纸上就曾报道了一则 80 岁老兵与他的京巴犬宠物的故事。在 1940 年伦敦大轰炸期间,他们一起在家中罹难,当救难人员发现他们时,看见他们在常坐的扶手椅上紧紧相拥而亡。一位家庭主妇激动地写道:“在大轰炸期间,我独自一人在家中发抖……但这时我突然发现一只小狗,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一直到确定我没事才离开……”

另外,人们也发现宠物能大大提高主人于轰炸中的生还机率。一只小猎犬佩吉的家被炸毁了,家里的女主人、婴儿和佩吉都被困在废墟之中。这时小狗开始用它的爪子拼命地挖,挖出一个可供婴儿呼吸的洞,最后他们全都顺利获救。

在战争的磨难中,人类与宠物一起生活,吃着同样的食物、遭逢同样的苦难,然后一起走向死亡,两者的界线逐渐消弥。然而,在战争结束后,这段历史被遗忘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才终于从无数人的日记、访问与回忆录中浮出水面。也许这些故事能让我们反思人与宠物的关系,人与动物的生命本就等值,当集体焦虑再次来临时,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有理智和人性,在极端的时代氛围里坚定不屈、做出正确的决定?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为送狗狗上路,他们在宠物医院外排长龙:二战中,英国宠物大屠杀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51543.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MY分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