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味精是“害人精”,吃了致癌是真的吗?误会味精了,它其实很安全
味精是“害人精”,吃了致癌是真的吗?误会味精了,它其实很安全
味精
对于味精,很多人对它的意见非常大,很多人认为“味精”是添加剂,是“害人精”,甚至还有人认为味精可以致癌,更有甚者将掉发和味精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另一方面,我国从未禁止过味精的销售,也从来没有官方表示味精不能吃,这就搞得人们很头晕,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到底安不安全?
其实,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关于味精的发明据说是日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他的妻子为他煮了一碗海带汤,因为熬制的时间太长,导致海带上出现了白色结晶体,但也因此吃起来更鲜了。
池田菊苗提取了白色结晶体,得到了谷氨酸钠,然后将其制作成了调料品。之后这种调料品被商人进行商业生产,最初取名为“味之素”,因为味之素能够增加食物的鲜美程度,让食物变得口感更好,于是这种调料从国外传到了我国,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使用“味之素”。
最开始,味精是以“奢侈品”进入我国,因为制备谷氨酸钠的成本较高,所以价格非常昂贵,普通人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味精,只有一些高级餐厅才会添加味精调味。
不过,工业化生产的好处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品的成本会降低,之后制备味精的成本不断降低,再加上工艺简单,竞争非常激烈,味精的价格一落千丈,进入了越来越多普通人家的厨房,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味精就已经变得非常常见。
而且,在那个时代,获取“鲜味”不易,味精的出现打破了厨房单调的味道,鲜味瞬间俘虏了我国人们的舌头,以至于味精在我国变成了厨房必备品。
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物”的追求,以及各种违规添加剂丑闻,比如:用各种香精、以及化学品等制作的风味食物等,使得人们对味精的意见颇多,或许是因为“味精”名字中有“精”,也或许是因为味精的颗粒不像食物,更像是化学品,而使用它之后又能够立即增加食物的风味;或者其他多种原因,味精在人们中的形象大变,一些人不仅不再使用味精,还将使用味精的餐馆认为“不健康”。
部分餐馆为了迎合用户的需求,推出了“无味精”餐馆。
那么问题就来了,味精真的是害人精吗?真的要像躲避“洪水猛兽”一样不吃味精吗?
味精真的是“害人精”吗?
其实,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食物本身的一种成分,比如:腌制的火腿虽然没有使用味精,但是火腿上也会有谷氨酸结晶;常见的海带上,也有谷氨酸结晶,和盐相遇后也会形成谷氨酸钠,也正是因为如此,烹制这些食物时,即便没有放味精,味道也很鲜美。
也就是说,味精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天然食物中也含有味精的成分。只不过,从天然食材中获得味精非常难,比如:火腿,海带,高汤等,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获得,所以过去人们获取鲜味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味精并没有被禁止食用,官方也从未报道过味精是“害人精”,甚至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权威部门的评审表示:味精在食品中使用时没有限制,不用担心其安全性。
这是因为谷氨酸钠进入人体之后,会转化为谷氨酸,谷氨酸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90%的谷氨酸都能够被人体吸收,形成人体中的蛋白质。
谷氨酸是一种很普通的氨基酸,而且也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单位,而钠离子就更常见,食盐中就含有钠离子。所以谷氨酸钠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影响,进入人体后并不会造成“癌症”或者“脱发”。
如果说它不好的点,那就是“不要超量”,就像食盐一样,适当放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盐分,但超量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
另外就是,放味精时,最好是临出锅再放,这是因为谷氨酸钠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它虽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会让味精失去鲜味,失去了放味精的意义。
生活中常见的味精
可能有些人表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愿少吃点味精,也不愿意相信味精真的对人体无害。
但是你知道吗?生活中几乎离不开味精。
首先是食物中本身就会自带一部分味精,比如:高汤、火腿等。
其次是味精并不仅仅以固体或者粉状的形式存在,它还会添加到其他调料品中,比如:鸡精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鸡精配料表中的谷氨酸钠就是味精,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它的含量较多,甚至达到了40%。
绝大多数酱油也含有谷氨酸钠,除非是非常昂贵的酱油。
可以增加风味的蚝油,配料表中也有谷氨酸钠。
更不要说一些酱类食物,更是会使用味精,由此可见,即便在烹饪食物中不额外添加味精,但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免不了和味精打交道的。
我们不必把味精看作是洪水猛兽,它们只是一种调味剂,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平常心看待味精即可。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味精是“害人精”,吃了致癌是真的吗?误会味精了,它其实很安全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55383.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钟铭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