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香獐子常用气味交流,遭2只蜜狗攻击,逃跑时累得吐舌头

香獐子常用气味交流,遭2只蜜狗攻击,逃跑时累得吐舌头

雪灵谷 2022-04-01 浏览179次
香獐子常用气味交流,遭2只蜜狗攻击,逃跑时累得吐舌头的头图

阴条岭,东接大巴山,南连巫山,是神农架延伸至重庆的余脉。阴条岭主峰海拔2796.8米,是重庆第一峰。原始森林里,珍稀植物在这里寂静地生长,野生动物在这里自由地繁衍,充满野性的和谐。

前不久,重庆阴条岭发现2只香獐子,一雌一雄,但它们都过着独居生活。雌性香獐子,白天出现在山坡上悠闲觅食,吃一会儿就要抬起头警惕地观望;雄性香獐子,嘴边露出两颗獠牙,在夜晚出去觅食,轻盈地奔走跳跃。

香獐子,中文学名叫林麝,是麝科、麝属动物,雄性身体上自带珍贵的“麝香”。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香獐子遭到人类肆意猎杀,野生种群数量骤降,濒临灭绝。

01香獐子现身!遭到2只蜜狗攻击,逃跑时累得吐舌头,只好向人求助

香獐子是山林中的精灵,经常独自穿梭在密林里觅食,感官敏锐,觉察到一丁点异常就会迅速躲起来。运气好的时候,也能遇见香獐子。安装在山中的红外相机,偶尔也会拍到香獐子的身影。

在陕西秦岭长青自然保护区内,发现1只香獐子遭到2只蜜狗攻击,记录下香獐子逃避天敌的过程。当时,香獐子身上已经被蜜狗咬了几处伤痕,仍然奋力逃跑,累得吐舌头。2只蜜狗在它身后不远,紧追不舍。

蜜狗,即黄喉貂,重约3千克,体型虽小,战斗力却很强悍,受了伤的香獐子能逃得掉吗?

这时,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了它们,而香獐子和蜜狗也发现有人。香獐子向工作人员跑去,快没命了,只好向人求助。而2只蜜狗停止了追击,放弃了捕猎。

在云南澜沧江的中段,发现2只香獐子,一大一小,显然是母子俩。夜色下,2只香獐子从林中走过,体态轻盈,幼崽还蹦蹦跳跳的。同时,在这里还曾拍到成年雄性香獐子,在凌晨去觅食。

在广西大明山、弄岗都拍到了香獐子,有时优雅地行走在山林,嘴里还嚼着树叶,有时正在觅食,突然受惊往山上跑去。

在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记录到香獐子的影响,1只3岁大的雄性香獐子,在林下挑挑拣拣找鲜嫩的绿叶吃,模样机灵可爱。

在大别山,1只雄性香獐子小心翼翼地四处张望,一边走还一边嗅闻着气味,不知道是在觅食,还是在防备着什么?

02体重不足10公斤,雄性长有獠牙,还长有“麝香囊”

香獐子长得像鼷鹿,身材娇小,体长在65-80厘米左右,肩高约50厘米,体重约6-9公斤,还不到10公斤,外形小巧玲珑,站在岩石间都难以发现。

橄榄褐色的体毛很粗硬,脖子下有两条白斑。无论雌雄,头上都没有角,却有一双又大又宽的耳朵,耳廓里毛茸茸的,十分可爱,拥有敏锐的听力。

四肢细长却有力,后肢比前肢长,当它站立的时候,显得臀部比较高。蹄子比较狭而尖,所以香獐子可以迅捷地在悬崖峭壁上飞奔,还能站在树枝上。

需要说明的是,香獐子雄性与雌性的身体结构有明显区别,雌性没有獠牙,而雄性有。雄性的上犬齿长达10厘米,还延伸出嘴巴外边,露出尖细的一截,呈獠牙状。

雄性长獠牙的作用,是与同类争夺配偶时的“武器”,对掠食动物却没有杀伤力,连小型的蜜狗也对付不了。

还有更神奇的,雄性的腹部长有一个囊状腺体,也就是“麝香囊”,可以分泌出麝香。这么说吧,雄性香獐子天生自带“香囊”,但雌性却没有。

03喜欢夜晚出去觅食,还喜欢跳到树上采食叶子

在麝科动物中,香獐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栖息地类型最为多样、跨海拔范围最广,北抵宁夏六盘山、陕西秦岭山脉;东至安徽大别山、湖南西部;西至四川、西藏波密、察隅、云南北部;南至贵州、广东及广西北部山区。

香獐子喜欢栖息在2000-4000米的针阔混交林里,茂密的树林,陡峭的山地,不仅能为它提供食物,还能带给它安全感。

对气候敏感,有季节性迁徙的习惯,夏季天气热时,会向山顶迁移;秋季天气转凉时,也会逐渐向下迁移到山谷地带。

总是独来独往,性情孤僻,胆小机警,白天在隐蔽处休息,常在早晨、黄昏时期觅食,或者深夜时出去活动、觅食。

在香獐子的食谱上有,树叶、杂草、苔藓、嫩芽、地衣及各种野果为食。槭树科、蔷薇科、虎耳草科、桑科等植物,是香獐子常吃的食物。

不仅能够飞檐走壁,还能够平地跳起2米高,不用助跑就能直接跳到树上,利用主蹄和侧蹄嵌着细树枝,稳稳当当地站在树枝上,慢悠悠地采食树叶。

轻盈的体态和特殊的蹄子结构,让香獐子可以在小树枝上站稳,还可以在树枝上移动,仿佛在树上表演“杂耍”一样。

04经常用气味与同类交流,雄性分泌出麝香来吸引配偶

除了繁殖期,香獐子平时都是公母分开住,也不喜欢呼朋唤友。外出活动觅食,有固定的路线,习惯在固定的地方栖息,很“恋家”。

虽然独来独往,但在一片山林里,一个香獐子种群之间,其实有一个密切的“信息网络”。

后腿上有一个腓腺,想要留下自己的信息时,就卧下来,让腿部的腓腺贴着地面,或者磨蹭到树干上,就可以涂抹独属于自己的气味。通过气味,与同类交流,告诉同类——这里是我的家!

此外,香獐子习惯在固定地方排泄,研究人员曾在人迹罕至的密林里发现,香獐子的“厕所”,排泄物散落面积有1平方米。

不得不说的是,雄性香獐子的“麝香腺”,1岁大就可以分泌麝香,3-10岁这段时间分泌出来的麝香量较多。平时就有浓郁的气味,到了繁殖季,雄性香獐子会分泌出红褐色膏状物质,那就是麝香。

凭借着特殊的气味,香獐子种群之间,就有了“信息网络”。嗅到气味,就大概知道对方的情况。雄性香獐子分泌出麝香,吸引雌性配偶,然后繁衍后代。

05传说香獐子被猎人盯上,会忍痛咬掉自己的“麝香囊”

香獐子在自然界有很多天敌,金钱豹、猞猁、狐狸、狼、蜜狗等。如果遇到天敌,香獐子只能依靠自己敏锐的感官,及时察觉并逃离。

毫无战斗力的香獐子,会借助悬崖峭壁的地形,躲避敌害,也会跳到树上躲避。但如果遇到的是猞猁、蜜狗等同样会爬树的天敌,只能拼命跑啊跑!

带着幼崽的雌性香獐子,会更加谨慎,万一遭遇天敌,当妈的香獐子会故意在原地跳跃、跺脚,弄出声响,把天敌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让自己的孩子免受伤害。

尽管天敌众多,但真正威胁到香獐子种群生存的是人。正因为麝香名贵,有“软黄金”,之称,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人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大肆猎杀香獐子,夺取麝香,致使香獐子数量骤降,濒临灭绝。

传说,猎人杀麝取香,而有的香獐子目睹了同伴被猎杀割取香囊的场景,所以当自己被猎人盯上时,会忍痛咬掉自己身上的“麝香囊”,它的身上已经无利可图,猎人就对它失去兴趣了,它也许就能活命。当然了,这只是传说,并无科学依据可查。

06野化放归的香獐子,适应了野外生活,还产下幼崽

由于人类的过度捕猎,加上栖息地被破坏,野生香獐子从20世纪50年代的250万只,锐减到20世纪末的不足10万只,有的地方甚至难觅踪迹。

香獐子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每一个物种,都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推进,多个自然保护区监测到香獐子的种群数量在逐渐恢复。

人工养殖香獐子,在不伤害香獐子生命的前提下,获取麝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野生香獐子。因为野生种群数量稀少,还可以野化养殖的香獐子,放归野外,帮助香獐子野生种群恢复。朱鹮的野化放归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2017年,在陕西秦岭把13只人工繁育的香獐子放归野外;到了2018年,放归的香獐子,不仅完全适应了野外生活,还产下了幼崽。

希望山林里的精灵——香獐子,可以在山野自由奔跑。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香獐子常用气味交流,遭2只蜜狗攻击,逃跑时累得吐舌头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55668.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雪灵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