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拥有欧洲最强陆军,为何短短6周被德国击败?

拥有欧洲最强陆军,为何短短6周被德国击败?

MY分享站 2022-04-04 浏览109次
拥有欧洲最强陆军,为何短短6周被德国击败?的头图

法国在1940年的战败,近因来自于1938年的慕尼黑协议,原因则可追溯到1919年6月26日签署的《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

一心想要雪普法战争之耻的法国,在条约上对德国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不仅要回了失土亚尔萨斯与洛林,还向德国索取大量赔款。为了进一步羞辱德国,法国还要求德国只能保有10万人的地面作战部队,海空军通通都要废除。

此种以报复、羞辱战败国为目的的条约,确实大幅增加了德国百姓所承受的苦难,却也让野心家希特勒有了崛起的温床。待德意志民族在希特勒带领下实现“伟大复兴”之后,他们势必将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时的法国人一样,要解除《凡尔赛条约》加诸在自己身上的耻辱。纳粹只要上台,德国对法国的开战基本上就是必不可免的了。

至于为人所诟病的慕尼黑会议,其实只是加速了法国战败投降的那临门一脚而已,因为这代表由法国在一战后拉拢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罗马尼亚王国还有南斯拉夫王国共同抵御德国蠢动的“小协约国”(Little Entente)体系,居然就在同盟国一枪不发的情况下灭亡了。

那么何为“小协约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对法国的国家安全又有多重要呢?

图片说明:美军通讯兵团 参加一战胜利后巴黎和会的四巨头,从左算起为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总理奥兰多、法国总理克里蒙梭与美国总统威尔逊。在这场会议后,法国慢慢发现自己又遭到了孤立

重回孤立的法国

法国因为发起拿破仑战争的关系,从19世纪中叶以来便遭到以英国、俄罗斯还有普鲁士为代表的欧洲列强所孤立。

孤悬海外的英国,根据其离岸平衡者(Offshore Balancer)的传统战略,极力防止欧洲大陆上出现具备统一整个欧洲的单一强权出现。所以当法国试图改变这个平衡的时候,英国就会联合其他欧陆国家群起抵制,从而有了所谓“反法同盟”(Coalitions)的诞生。

然而到了19世纪末,法国影响力逐渐衰退,取而代之的是统一了整个德意志民族,并在普法战争中重创法兰西的普鲁士。

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威廉一世(Wilhelm I)听取铁血宰相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建议,采取稳健外交政策,没有破坏欧洲的权力平衡。然而其孙子威廉二世(Wilhelm II),却是个一心想要扩张德意志版图的狂热军国主义者,甚至还为此解除了俾斯麦的职务。

英国不得不调整拿破仑时代联合普鲁士、俄罗斯围堵法国的政策,转而与法国、俄罗斯一起围堵德国,于是就有了所谓“协约国”(Entente Powers)集团的诞生。

威廉二世也不甘示弱,拉拢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图曼土耳其成立“中央国”集团(Central Powers)。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就是当时的世界大战(Great War),就是协约国与中央国两大集团之间的战争。

普法战争后的法国,不只国力与军力都已经大不如前,新成立的第三共和国政府亦得不到国民团结一致的拥护。所幸亚尔萨斯与洛林的割让,让法国人都有夺回失土,一雪普法战争国耻的民族情绪。

靠着这样的民族情绪,还有来自英国及后来美国的鼎力支持,法军在西线战场上虽然打得相当辛苦,战线甚至还好几次全面崩盘,但终究还是支撑到了1918年11月11日的德国战败投降之日。

原本法国寄望依靠美国建立的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来牵制德国在一战结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20世纪之初的美国,尚未做好干涉海外事务的准备,威尔逊总统的主张没有得到美国国会的支持。

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自然无法协助法国压制德国的重新崛起。《凡尔赛条约》的苛刻条件,还有法军在1923年对鲁尔区为期一年的军事占领,更是让美国人厌恶法国人的贪婪。

对法国人的厌恶,换来的是美国官方和民间对德国的同情。一心想要报复与剥削德国人的法国,如今却适得其反的换来大批来自大西洋对岸的人员和钞票涌入德意志共和国。

英国方面则基于其永恒不变的权力平衡政策,又偷偷的把法国视为头号假想敌,毕竟在德意志帝国战败瓦解,德意志国防军只剩下不到10万地面部队的情况下,法国成为了货真价实的欧陆第一强国。

新西兰航空史专家奥兰吉(Vincent Orange),在他的大作《丘吉尔与他的飞行员》(Churchill and his Airmen)中指出,英国皇家空军从1923年起就开始假想不列颠空战(Battle of Britain)爆发的可能性。

但是在这个想定中,对英国本土发起空袭的国家不是德国,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友法国。英国再度把法国视为假想敌看待,等同于宣告法国重新回到了拿破仑时代的孤立状态。

图片说明:法国国家图书馆 “小协约国”的领袖群体们,左起罗马尼亚王子玛哈伊一世、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纳斯、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南斯拉夫保罗亲王与罗马尼亚尼古拉斯亲王。法国的失败,在于低估了这几个小国的作用,没有积极捍卫“小协约国”

“小协约国”的诞生

英国与美国都不可靠,然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终究不是过去拿破仑时代的第一帝国,早就没有能在欧洲独当一面的军事实力。

一战末期加入“协约国”的意大利,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工业水准和军事规模,但是在战争表现上并不为其他欧洲列强视为可靠的盟友看待。至于俄罗斯帝国,则早在一战结束前就因为十月革命的爆发而垮台。

取而代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更因为试图向周边国家“输出”共产主义革命而被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视为“怪物”看待。法国更曾经在1918年6月与其他“协约国”一起出兵俄罗斯,协助被称呼为“白军”的帝俄残余部队对抗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苏联不仅不是法国联手压制德国的盟友,还将在未来成为比德国更恐怖的威胁。

幸运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瓦解的帝国有四个。除了前面提到的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外,奥匈帝国和奥图曼帝国跟着一起走入历史。许多新兴的独立小国家,则在帝国瓦解后的废墟中诞生。

中欧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巴尔干半岛上的罗马尼亚王国与南斯拉夫王国等国家,都摆脱了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的控制走上独立之路。

既然无法维持一战的“协约国”,那么拉拢新兴小国“小协约国”总应该是可以的吧?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政治家并不来自法国,而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长贝奈斯(Edvard Bene?)。他最早拉拢的对象其实也不是法国,而是罗马尼亚王国及南斯拉夫王国,只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威胁,那就是过去与奥地利共同维持奥匈双元帝国统治的保加利亚。

相对于德意志帝国,“小协约国”集团更恐惧哈布斯堡家族的复辟,进而失去民族国家的地位。德国与苏联两个法国提防的强国,起初并没有被纳入“小协约国”的防范范围。然而哈布斯堡王朝终究不可能复辟,最终“小协约国”面对日益强大的苏联还有重新崛起的德国,还是需要一个欧陆军事强国来为自己提供保护。

于是在贝奈斯的建议下,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与南斯拉夫分别于1924年、1926年和1927年同法国签署了友好条约。

不要看这三个国家是小国,他们或多或少传承了奥匈帝国的工业体系,其中捷克斯洛伐克还一度是世界上的第七大工业国,甚至还比大日本帝国强。ZB26式轻机枪就曾被大量引进中国,以“捷克造”名义成为国军抵御日军的重要武器。

捷克斯洛伐克国产的艾维亚(Avia)B-534双翼战斗机,还有斯柯达(Skoda)LT vz.35轻战车,论品质来讲可一点都不输给列强国家的同级货。另外两个“小协约国”虽然是农业国家,却也都各有自身的国防工业体系,其中南斯拉夫还打造出全金属下单翼的战斗机罗戈扎斯基(Rogozarski)IK-3,性能比起B-534更是技高一筹。

图片说明:苏台德地区欢迎德军的德裔居民,这是极端民族主义的胜利,同时也象征着法国失败不可逆转

走向瓦解的“小协约国”

换言之如果法国能够与这三个国家紧密合作,共同压制纳粹德国的崛起,或许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就不会发生。

可问题就在于,三个“小协约国”当中就有两个是多民族国家,而且这两个多民族国家的内部都存在着严重的族群对立。捷克斯洛伐克内,就有受奥地利文化影响较深的捷克和受匈牙利文化影响较深的斯洛伐克两大民族。

捷克人自认为优势种族,对斯洛伐克人百般歧视打压,引起了约瑟夫?蒂索(Jozef Tiso)等斯洛伐克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崛起。至于南斯拉夫,从一开始就是英法等列强国家为了奖赏一战期间与“协约国”紧密合作的塞尔维亚王国,强迫斯洛维尼亚和克罗埃西亚等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的国家与其合并,成为以塞尔维亚王室为中心的多民族王国。

其中克罗地亚人对塞尔维亚人的统治最为反弹,两者虽然同样都是斯拉夫民族,甚至操着极为类似的语言,却因为一战时分属“协约国”及“中央国”体系,而且又信仰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关系而彼此敌视。克罗地亚人与斯洛伐克人一样,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极端民族主义运动,即所谓的“乌斯塔沙”(Usta?e)运动。

希特勒(Adolf Hitler)在1933年上台后,首要目标除了重新为德国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之外,就是要摧毁“小协约国”,抵消掉法国的影响力。

南斯拉夫与捷克斯洛伐克的种族问题,都充分的为希特勒所运用,来瓦解掉亲近英法的势力。其中“乌斯塔沙”杀手弗拉多?切尔诺泽姆斯基(Vlado Chernozemski),就在1934年10月9日替希特勒完成了一件重要任务。

力挺“小协约国”体系的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Alexander I),在当天访问法国马赛,切尔诺泽姆斯基仿效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塞尔维亚杀手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刺杀奥匈帝国费迪南大公爵(Archduke Franz Ferdinand)的手法,以一支毛瑟C96自动手枪击毙了亚历山大一世。结果法国警察开枪还击时,又不慎打死同在车队里面的法国外交部长巴尔都(Louis Barthou)。

切尔诺泽姆斯基虽然在这场刺杀活动中也赔上了自己的生命,但只开了一枪就实现“双杀”的效果,肯定让他相信自己的死是值得的。两大“小协约国”领袖的死亡,导致这个以法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摇摇欲坠。新上任的南斯拉夫国王保罗亲王(Prince Paul)逐渐改变亚历山大一世亲近英法的立场,转而向纳粹德国靠拢。

南斯拉夫离开“小协约国”体系后,下一个被希特勒选中的目标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不只有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的争端,苏台德地区还有大量德国裔的捷克斯洛伐克公民居住,他们长年来也遭受捷克人的歧视与排挤,并在民族认同上以德国人自居。他们不只渴望德国在希特勒领导下崛起,还发自内心渴望能回归德国的统治。

就算失去了最终必将四分五裂的南斯拉夫,只要法国能扮演好“小协约国”体系老大哥的身份,出面遏止希特勒对苏台德地区的野心,以法国的B1、S-35战车搭配LT vz.35轻战车,势必能阻挡还在以一号战车和二号战车为主力的德国陆军。此刻的英国也已经明白,下一场世界大战的敌人还会是德国,本应该与法国合作抵制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

但历史的发展,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是英国与法国在1938年9月29日到30日的慕尼黑会议上对希特勒退让。随即德军在10月5日占领了苏台德地区,为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拉开序幕。

英国的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首相选择妥协,是为了给英国争取更多整军备战的时间。然而捷克斯洛伐克陷落所事关的,却是法国在欧洲整个同盟体系的生死存亡。

从常理来判断,法军不该坐视不理的让德军并吞苏台德。然而此时此刻法国的国内政治,却也随着西班牙内战爆发演变成极端的左右对立。

信仰社会主义的左派支持共和国背后的苏联政府,强调民族主义的右派则倾向援助国民军的纳粹德国还有法西斯义大利。法国就连自身未来该走什么样的道路都不确定,自然是不可能站出来捍卫友邦安全的。

图片说明:联邦德国档案馆 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LT vz.35轻战车,因为法国的懦弱最后全部为进攻捷克的德军所接受,然后以35号装甲车的名义反过来投入侵略法兰西的战争

壮大的轴心国阵营

苏台德地区被德军占领后,希特勒并没有停止他的扩张野心,而是在斯洛伐克人民党配合下于1939年3月15日瓦解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过程中完全没有遭遇到捷克军方的反抗,完全是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情况下获得了胜利。

随后希特勒如约允许斯洛伐克脱离捷克独立,并废除了捷克的国号,强迫其改名为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以惩罚羞辱长年来亲近英法的捷克人。

随后希特勒出兵波兰、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并成功于1940年6月22日逼降了法国。“小协约国”的最后一个成员罗马尼亚王国,目睹到希特勒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之后,于1940年11月宣布加入德国和意大利领导的轴心国。

显见法国没有出兵保护苏台德地区,不只为自己埋下了被德国占领的种子,还大幅强化了纳粹德国的军事实力。

“小协约国”是解散了,但“小协约国”的工业体系却成为了纳粹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前面提到的LT vz.35轻战车,就为德军以35号装甲车之名投入了对波兰和法国的入侵,都有极为良好的表现。纳粹进军苏联之后,投入列宁格勒包围战的德军第6师就是以160辆的35号战车为主力,在东线战场上与苏联红军杀得难分难解。

除了斯洛伐克与德国外,使用过35号战车的轴心国还包括罗马尼亚及保加利亚。B-543双翼战斗机,也同样装备了德国、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还有“乌斯塔沙”成立的克罗埃西亚独立国等轴心国空军。

同样由艾维亚设计,只生产12架的B-135没有装备斯洛伐克空军,却提供给了保加利亚皇家空军,而且还被用来拦截过轰炸罗马尼亚油田的美军B-17轰炸机。

罗马尼亚王国的航空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表现同样不弱,打造出另外一款威胁美军B-24和B-17的国产战斗机IAR 80。先不要提加入轴心国的维琪法国空军,光是捷克斯洛伐克与罗马尼亚的工业和航空体系,就大幅度助长了纳粹德国发动对外侵略的实力。法国没有尽到捍卫“小协约国”体系的责任,给自己和友邦都带来了无尽的伤害。

德国在1941年攻下南斯拉夫之后,立即将这个多民族王国拆解成了好几个傀儡国或卫星国,其中一个就是克罗地亚独立国。随即“乌斯塔沙”便展开了对塞尔维亚人的血腥屠杀,塞尔维亚人的游击队“切特尼克”(Chetniks)也还以颜色,双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杀戮直到90年代都没有停止,是法国没有捍卫好“小协约国”体系带来的另外一项罪过。

没有实现对盟邦的承诺,是导致法国投降的一项重要原因。这个责任固然不是由法国一方所负,但法国对德军进占苏台德地区选择置之不理,这肯定是法国政治家们导致第三共和垮台所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更是外交层面上最巨大的失误。

然而法国犯下的错误却不止于此,未来我们还要从军事角度出发,探讨法国陆军和空军在法兰西沦陷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拥有欧洲最强陆军,为何短短6周被德国击败?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55810.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MY分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