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神圣罗马帝国:因30年战争分崩离析,拿破仑使之寿终正寝

神圣罗马帝国:因30年战争分崩离析,拿破仑使之寿终正寝

MY分享站 2022-04-04 浏览80次
神圣罗马帝国:因30年战争分崩离析,拿破仑使之寿终正寝的头图

由于皇帝与教皇持续的权力斗争,为增加斗争的本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本来的特权,渐渐下放到公侯手中,帝国内的各个邦国如同独立王国一样,渐渐坐大。不过,这并不代表全然是坏事。由于皇帝无须再花心机兼顾地方公务——例如地方管理和建设等,皇帝可以专心于他的主责——维护边界、保护教廷和以身作则为虔诚的基督徒。地方公侯则专注于封地的统治,并建立相当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随时为保护帝国领土完整而接受皇帝的号召。

这种情况尤其在公元12-13世纪时的演变更加激烈。当时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House of Hohenstaufen)的历代皇帝都大量分封土地和高级爵位,而这些获得爵位和土地的公侯多与皇帝的家族有着很深的联系。就这样,这些公侯逐渐得以壮大,确立了后来帝国拥有众多独立邦国的形态,直至消亡。

皇帝管外交和教会事务,公侯管地方政治这种帝国政治架构,到了公元15世纪时达至颠峰。公元15世纪20年代至16世纪70年代的这段期间,帝国出现了所谓“帝国改革”的时期。皇帝、公侯和自由市代表共同设立了很多新的帝国机构,包括“帝国议会”(Reichstag),及咨询机构和最高法院这些近代才出现的机构,而且也建立了维持治安、税务处理和军事架构的机制。

这些机构和机制的执行方面,往往不是皇帝独自便可决定的,他必须与众多公侯和自由市代表商议后才能下达指令。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帝国如今变得像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众多独立邦国便是联盟成员国。这些邦国在政策上会互相牵扯,以达至联盟的整体利益。这不是跟现代的欧盟很相似吗?

三十年战争

不过这种共同维持帝国运作的“使命”,当经历于公元1618年爆发的“三十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后,这个帝国里的邦国从此失去共同目标,致使神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简单来说,三十年战争是宗教改革时期牵引出来的一场以宗教为名,政治利益为实的大型战争。欧洲大部分的国家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表面上是分别支持新教和支持天主教阵营之间的冲突,但实际上却是源于各国为求私利和争霸的一场冲突。

作为一个有众多不同邦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各邦国因自身利益而支持不同的宗教阵营。这些邦国互相征伐,导致神圣罗马帝国爆发内战,而且因为其他欧洲列强的介入,帝国境内成了三十年战争的主要战场。

公元1555年的《奥古斯堡宗教条约》(Diet of Augsburg)确立了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被划分为新教和天主教两个世界。虽然如此,宗教差异仍未成为公侯们维系帝国运作的障碍。可是,当公元1629年的《吕布克和约》(Treaty of Lübeck)生效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Holy Roman Emperor)却强迫新教阵营的北德意志地区改信天主教,造成了新教公侯的不满和反抗。

斐迪南二世此举除了让新教公侯不满外,还使天主教公侯起来反对他,因为大家知道斐迪南二世的举动,就是为了扩大皇权。帝国内政侯的不同阵营,主宰了他们在外交方面的取向,同时提供了欧洲列强介入帝国内政的借口。

另一方面,当时的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除了统治著神圣罗马帝国外,还同时统治著西班牙、北意大利、低地国(The Nederlands)等等的地区,形成了一种对法国的势力包围。瑞典和丹麦也不乐见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势力的持续上升,他们有争夺对波罗的海(The Baltic Sea)控制权的野心。就这样,法国、瑞典和丹麦也就趁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纷争,军事介入并在其境内爆发了长年的战争。

主权理念确立,帝国分崩离析

公元1648年,为了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欧洲各国决定签定《西发里亚和约》(Treaty of Westphalia)。法国和瑞典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一些重要的领土,成为战争的大赢家。不只这样,和约明文规定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将来——公侯与皇帝的关系及公侯与帝国的关系。这和约可说是把神圣罗马帝国推向灭亡的一个丧钟。

首先,和约确立了公侯领土的“主权”(Sovereignty)。“主权”是三十年战争后的产物,是近代国家理念之始。在这之前,国与国之间并没有主权概念,一国若发生某种政治争拗,例如最常见的王位继承问题,他国贵族可以凭借血缘或亲戚关系干涉。而且,所谓“领土”也只是代表势力范围而已,并没有明确边境的概念。

三十年战争后确立的“主权”概念,代表其他国家从此不得私自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而且领土边界也确切地规定了。帝国公侯的领土有了主权,皇帝要干涉他们就更加困难。当皇帝的权力进一步受限,在没有得到帝国议会的同意下,皇帝也不能够随意行使立法、征税、结盟、宣战、媾和等权力。至此,所谓神圣罗马帝国,根本已是徒具“帝国”的虚名,实际却已上是名存实亡。

拿破仑让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

神圣罗马帝国的后期历史里,逐渐变成普鲁士(Prussia)与奥地利(Austria)的争雄。由于普鲁士国王同时是勃兰登堡选王侯,奥地利大公则是神圣罗马帝国帝位的垄断者,因此神圣罗马帝国所身处的德意志地区自然成为了这两大德意志势力的斗争地盘。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处于革命的动荡时期。公元1799年,法国人的民族英雄拿破仑(Napoleon)成为第一执政,取得最高权力。五年后,拿破仑称帝,为自己戴上皇冠,其皇冠非由教皇加冕,表示皇权不再是“君权神授”。法国从共和制回到了君主制。只是,这个法兰西第一帝国与之前的专制王朝不同,其权力来自人民的意愿,帝国施行《拿破仑法典》,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和私人财产,而且人人生而平等。

法国在拿破仑的出色统治和军事下,迅速从革命后的混沌中崛起,引起欧洲列强的注意。然而,欧洲列强组成多次的反法同盟也未能对拿破仑造成任何威胁,法国的对外扩张却是迅雷不及掩耳。普鲁士王国位于法国毗邻,其政治取态浮动,先是由支持反法同盟转为中立,后来被气势如虹的拿破仑强迫转而与法国签订同盟和约。

除了普鲁士外,与法国非常接近的莱恩河(River Rhine)河畔的德意志诸邦也开始向法国靠拢。公元1806年7月,拿破仑主导成立“莱因邦联”(Rheinbund),最初拥有十六个德意志领邦成员,两年后发展到三十九个之多。法国是这个联盟的保护国,同盟成员须向法国提供军事力量。

这一著,大量德意志邦国虽然名义上还是隶属神圣罗马帝国,但实际上却是退出了。拿破仑还为神圣罗马帝国施加了最后一刀。他以强大的欧洲影响力,强迫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法兰兹二世(Franz II, Archduke of Austria)解散帝国。而在这之前,奥地利在与法国的战争中惨败,首都维也纳曾被法国军队占领,因此无力反对。

公元1806年8月,已经名存实亡的神圣罗马帝国终于寿终正寝——法兰兹二世宣布解散帝国。这个帝国的灭亡无声无色,并没有一丝壮烈感,就像它一千年内极力模仿的古罗马帝国一样,同样也是在消失时无声无色。

神圣罗马帝国消失了,不代表德意志地区的命运就此终结。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法兰兹二世在宣布解散帝国前,便已整合自己的领土(奥地利大公同时是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并自称为奥地利帝国皇帝,把奥地利大公国升格为奥地利帝国了。这个奥地利帝国,还要在往后的日子里与普鲁士王国争夺神圣罗马帝国故土的控制权,也就是德意志地区的话事权,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神圣罗马帝国:因30年战争分崩离析,拿破仑使之寿终正寝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55818.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MY分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