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古代太监宣读圣旨,最后的“钦此”到底是什么意思?

古代太监宣读圣旨,最后的“钦此”到底是什么意思?

MY分享站 2022-04-28 浏览175次
古代太监宣读圣旨,最后的“钦此”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头图

我们看清朝古装影视剧,见到有人宣读完圣旨前,都会听到以长长的“钦-此-”两字作结尾,“此”字声调还要尽量上扬,而跪着接旨的人,听完圣旨后,必然是叩头、谢恩、起立、接旨。那么清代的圣旨,“钦此”一定存在吗?实际情况怎样?


据了解,“钦此”一词的原解可为“钦哉”,最早见于先秦经典《尚书·虞夏书》,由于内容是君王的决定,又或者指示文告及君臣谈话,所以多有“钦哉”一词。那么,“钦此”是不是君主皇帝专用?由于我们经常只在读圣旨时才听到,故很多人都认为“钦此”是诏书结尾的套语,有如“此致”的意思,其实不是。


首先看看皇帝亲笔书写的谕旨,一种是皇帝直接写在奏折上的,如“知道了”或其他具体内容,但绝不写“钦此”二字;另一种是另纸专门书写的上谕,称为“朱谕”,有皇帝亲书,还有他人代书,都多以“特谕”结尾。还有皇帝的书面谕旨,以皇帝名义所颁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诏书,种类有很多,但都未见以“钦此”作为结尾。即使在现存光绪奏折的硃批中,都不含有“钦此”两字。


那么,为什么有“钦此”?这主要因为还有另一种书面谕旨,就是大臣将皇帝口头的谕旨转写为书面时,最后要添写“钦此”两字,尽管皇帝口头上绝不会说这两个字,但在这类谕旨当中就有这两个字。这类谕旨有几种表现形式,如内阁奉上谕、军机处奉上谕等等。清朝时军机大臣等,面承皇帝口谕并书写下来,然后寄发外省的大臣,这种文书就是“廷寄”或称“寄信”,信中在谕旨之后必要添加“钦此”二字。此外,当臣下引述皇帝硃批或是诏书等的时候,引述完毕最后也加“钦此”二字。

所以,“钦此”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加“闩引号”,表示皇帝的吩咐、批示结束。所以,在影视剧中出现“钦-此-”过后,大臣接旨,这个情景其实也合理。至于为何大臣会在纸面加上“钦此”?原因之一就是要保证皇帝谕旨的唯一与权威性,能减少在原件上被添写及篡改谕旨的风险。到了雍正中期以后,大臣的奏折及硃批,需另行抄录一份为“录副奏折”,抄录人员会在抄录的硃批之后,再加上“钦此”二字,从形式上看就变成了:“奉硃批:知道了。钦此。”

据清代的档案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公元1908年11月13日),即光绪帝、慈禧相继辞世前夕,内阁奉上谕,传达慈禧皇太后的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钦此。”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古代太监宣读圣旨,最后的“钦此”到底是什么意思? 网址:http://www.jrxk.cn/view/257287.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MY分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