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网络银行的征信产品将如何搅动打通数据孤岛?

网络银行的征信产品将如何搅动打通数据孤岛?

冯巧婕 2016-12-16 浏览54次
网络银行的征信产品将如何搅动打通数据孤岛?的头图

千呼万唤始出来,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等互联网信贷产品层出不穷,看网络银行的征信产品将如何改变金融?

官方数据与民间数据联姻

终于等来了数据变现的机会!经历了少则半年,多则数年的数据积累,众多互联网平台始终都要滑向银行信贷业务,追逐利差带来的高额利润。阿里的花呗、借呗,京东的京宝贝和腾讯的微粒贷,在经历了前期的支付业务、电商平台等原始数据积累之后,用信贷的方式把数据资源直接变现。这些产品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额度小、灵活方便、手续简便,而且都是纯信用贷款。

数据和数据之间还是有差距,有人认为微众银行在产品布局上并不比阿里与京东占优势,因为阿里和京东这两个对手目前在类信用卡业务与针对个人、企业的小微贷款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电商经营的数据远比社交数据来得靠谱,财付通在支付领域的地位也无法和支付宝相比。微众银行的脚步要落后于前两者,只不过它以第一个成熟的网络银行的定位引人注目,业务上也不过是做些整合。

然而,“微粒贷”是第一个以拥有正式牌照的网络银行模式来运作的,阿里或京东只能算是原有意义上的延伸,政策意义不只是象征意义,更有打通政府数据与民间数据的意义在。

内外结合,打通身份验证

在形成用户画像的数据时,身份真实性是首先要确定的内容,也是互联网金融首先要做到的“反欺诈”。我们希望将盗卡,伪卡,盗号,垃圾注册等等所有的欺诈行为都被过滤,这使得官方数据尤其是公民的公检法数据至关重要。

用公安部的数据库和身份证照片比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远远大于QQ生活照等社交来源信息,借款人的犯罪信息等又是平台决定贷款是否发放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微信、QQ等社交媒体中透露出的生活照和个人信息又可以与官方数据形成交叉验证,进行关联和匹配,为“身份验证”增加一把锁,提高安全性。

内外结合,提高数据可靠度

虽然官方数据常常被诟病,各大银行的金融数据和央行个人信用数据也是一块聚宝盆。传统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方面有相对优势和丰富经验,互联网金融又有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优势,拥有强大的数据搜集和整合能力,两者结合真正实现了官方数据和民间数据的共通和共享。

互联网金融在贷款的效率和安全性方面不断试图突破创新,追求到极致就必然走向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并打通过标准化的风控模型批量做出审批,并不断扩展个人信用的应用疆域,以达到互联网所追求的效率和便捷。但业务的扩张遇到的大问题就是如何在提高用户体验的时候规避风险。

像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就是通过平台内数据形成阿里系风控模型,并把芝麻分作为个人信用的“身份证”,阿里又不断拓展这个身份证的使用疆域,不仅是打通阿里内部的平台,还与租车、住店领域,让阿里系信用市场越来越强。这种做法适用于个人消费信贷,而且特点是额度小、周期短,但是它的应用范围受制于阿里的业务拓展范围,也受制于借款限额。

而“微粒贷”如果能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数据,并打通腾讯内部微信支付、财付通、QQ钱包业务中所沉淀的用户数据,就可以突破阿里系产品的弊端,大大提高贷款的信用额度,也可以把个人信贷拓展到企业信贷领域,个人信贷的额度也会增加,这样还可以增加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竞争力。再加上腾讯公司业务的内部打通和外部拓展,腾讯系的征信报告将大有可为。

如果说那些是远景,可以看看目前微众银行所做的业务如何结合?“人脸识别技术”身份验证除了技术外,打通了公安部所属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达成人像比对服务的战略合作,人脸识别技术可以7×24小时接入公安部查询服务中心的数据库;经过数年准备,腾讯采集标注了海量生活照训练样本数据。

再者,腾讯已经通过财付通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和绑定的银行卡账户,把用户的身份证、QQ、微信、手机号、银行卡、财付通账户多重信息进行了关联和匹配,得到任何一种信息,都可以关联到用户的其他信息。

内外循环已经初步打通,如果今后出信用报告等产品,那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网络银行的征信产品将如何搅动打通数据孤岛? 网址:http://www.jrxk.cn/view/33648.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冯巧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