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春节】面对“逼婚”,如何应对?
【春节】面对“逼婚”,如何应对?
传统的农历新年又要到了,当人们在忙着抢票回家的时候,剩男剩女们却又要面临纠结。比如我的朋友晓晓就焦虑地打电话问我:“如果我今年过年不回去,会不会和家人的关系就彻底崩裂了?”
2014年,晓晓刚刚晋身“齐天大剩”行列。可是前不久,处了半年的新男友又再次分手,那“带着男友回去过年”的承诺怕是无法向父母兑现了。一想到父母的唉声叹气,哥嫂弟妹的问长问短,亲戚邻人的眼光语气,她就恨不得随便大街上拉个男人结婚,过完年后再离婚也行。
界限不清导致“逼婚”
很多剩男剩女都曾被父母逼婚,但并不是所有。那些不逼婚的父母并不只是因为个性开明,而是他们的家庭关系有着健康的界限。
界限就像是标示出一个极限、范围或边缘的一些界线或事物。在心理层面,界限是对自己与他人之间存在差异的事实认知,心理界限清晰的人都能认识到,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所以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身份。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然而越亲密的关系就越应该有界限,越应该尊重彼此的独立性,每个角色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父母做父母的事,孩子做孩子的事,大家相互依赖和帮助,可是同时又彼此独立。只有这样的家庭关系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就会带来种种纠缠和痛苦。
晓晓就是因为从小体弱多病,个性上又过于软弱和依赖,做什么都要父母包办代替,三十多岁了都还需要母亲帮忙整理房间。那么父母自然就会把她当做小孩子一样对待,试图帮她去做他们认为她无法做到的事,因而“逼婚”就产生了。
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由于集体主义文化对个体的弱化,对家庭整体的重视,父母很难不把孩子大龄单身的事看做是自己的责任。大部分父母都会认为孩子大龄单身是自己的失职,是自己没有能耐,他们会产生内疚和焦虑感。尤其是中国的人际关系里,人们表达关心的问候语,除了“吃了吗”“去哪儿呀”,还包括“孩子多大了”“结婚了吗”“有对象了吗”,而这样的问候其实会给父母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此外,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通常根深蒂固地认为,人生来就是应该要结婚的,如果不结婚就是有问题,就是不正常,如果不结婚就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总的来说,他们认为婚姻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唯一渠道(当然不是这样)。
所以父母在“逼婚”时,一方面是为了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在拿自己的价值观去套用孩子: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成了家,结婚了,那么就会幸福了,就能过上好日子。
但是更多的时候,父母之所以会逼婚,还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不成熟,没有能力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任,这才要忍不住就想来帮忙,就像晓晓的父母那样。
这样的视角意味着,也许父母无法真正理解孩子的选择,爱孩子的方式也有待商榷,但他们的爱是真挚的,出发点是好的。
应对“逼婚”三步曲
首先是认真阅读本文,让自己能够理解父母的感觉,以及他们之所以会逼婚的原因。然后仔细回想,以往与父母相处的种种细节,看看到底是自己的哪些做法,让父母觉得他们有必要来帮你管理你的事;想明白之后,今年的春节假期期间,就要尝试用以往不同的风格与父母相处,原则上是要处处让他们觉得,孩子真是长大了,懂事了,比以前更能让人放心了。
其次,认真地和父母沟通。沟通的时间和时机非常重要,最好避开其他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选在只有你和父母单独相处,以及父母心情比较放松的时候进行沟通。视乎你们的家庭氛围,你可以决定是否要向父母说明自己被剩下的原因,但这其实并不是重要的信息。你最需要告诉父母的是,你理解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心情,也明白他们是为你好。但是你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当然也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伴侣是怎样的。让他们知道,你一直在为自己的幸福付出努力,并且你也有能力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
最后,你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成长自己,能够像成年人一样与父母相处。比如不像小孩子那样乱发脾气,而是像成年人一样与父母沟通;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规律地生活;比如遇到问题首先是努力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向父母求助;比如能够依赖自己,而不是继续依赖父母(包括金钱、心理、金钱)。
如果你能够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成年人的行为和态度,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会感到很欣慰,他自然就能放心地让你去决定自己的事情,而不再过多介入你的生活。反过来,这其实也是爱父母的最好方式,让父母能够将注意力放在享受晚年生活上,而不是继续为子女的事劳心劳神。
(作者:肖雪萍)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春节】面对“逼婚”,如何应对? 网址:http://www.jrxk.cn/view/3857.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心灵咖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