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丁蟹效应,必然还是巧合?
丁蟹效应,必然还是巧合?
如果说都教授是怀春少女的梦中情人,那么郑少秋则是万千股民的白日噩梦。近日,随着股市的不断上涨,“丁蟹效应”这一名词重见天日,成为了股民关注和媒体炒作的对象。丁蟹是1992年的TVB剧《大时代》中由郑少秋扮演的男主角的名字,由于他在剧中以做空香港恒生指数而闻名,在《大时代》播出后,恒指大跌,丁蟹效应这一名词便油然而出——凡是播出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电影等,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损失惨重的现象。那么,丁蟹效应导致股市下跌的现象是必然还是巧合呢?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丁蟹效应不可能具有必然性,决定股市的牛、熊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不论是经济的基本面,大资金的流向以及全球经济的基本状况等,这些决定着股市走向的因素都具有不可测以及难以预估性,综合起来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丁蟹效应”就更加没有任何左右股市涨跌的可能。所以,这一效应只是一个巧合吗?
从1992年到2013年,共有“丁蟹效应”显灵了32次,排除掉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2007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假设股市遵循随机漫步理论,涨跌概率五五分,即跌的概率为0.5,那么在巧合的情况下,丁蟹效应完全灵验的简单概率为0.5∧29(29个0.5相乘)<0.001%,也就是远小于十万分之一,几乎不可能发生。所以,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巧合现象。
“丁蟹效应”一词早在1992年时出现,《大时代》的迅速爆红也导致了“丁蟹效应”一词伴随了郑少秋的一生。1984年,中英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后,香港人一直处于迷茫状态,经济状况更加动荡不安,期间一有风吹草动,股市便动荡不安,加之1992年的《大时代》的剧情与当时的恒指大跌相符,所以人们自然而然的自动联想,将两者联系起来。无风不起浪的媒体更甚。三人成虎,说着说着,所有人就都信了。群众盲目从众无可厚非,那么作为闻名全球的跨国金融机构——里昂证券为何着迷于“丁蟹效应”?难道智者如云的机构也有犯大迷糊的时候?
当然不是。丁蟹效应从1992年出现至今,人们早就对此深信不疑,每逢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上映前,在媒体配合金融机构轮番炒作的情况下,股民们争先恐后地减持股票,造成众多股票股价大跌,于是恒生指数便随之大跌,这时,金融机构悄悄买进大跌后的股票,在“丁蟹效应”过去后,股指再次回归正常水平,笑到最后当然是金融大鳄们,也许他们天天烧高香祈求TVB上映更多郑少秋出演的影视剧呢。另外,郑少秋出演的影视剧多在八、九月份上映,此时恰逢一年中的股市低迷时期,股市下挫不足为奇。
所以,“丁蟹效应”不过是一种自我选择偏好的非理性心理现象。如今,《大时代》重返荧幕,结束播出后,A股和恒生指数是涨是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枫子)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丁蟹效应,必然还是巧合? 网址:http://www.jrxk.cn/view/4407.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