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生活中的“肝脏杀手”有哪些?

生活中的“肝脏杀手”有哪些?

陆远熙 2015-05-26 浏览213次
生活中的“肝脏杀手”有哪些?的头图

在最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肝衰竭的消息。例如最近有一位中年男子为了治疗困扰他已久的脱发,未经医生指示自行购买了何首乌粉服用,结果险些死于何首乌过量引起的急性肝衰竭。不仅仅是何首乌,生活中不少物质在过量服用或是误用时,都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威胁生命。下面所要介绍的几种物质,恰好就是隐匿的“肝脏杀手”。

可怕的急性肝衰竭

一般而言,医生们会把在健康人中发生、短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内进展到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程度的肝损害称为急性肝衰竭(暴发性肝衰竭)。患者的肝脏在受到诸如肝脏毒性物质、病毒(如甲肝或戊肝病毒)等因素的影响后,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广泛的损害,进而导致肝脏控制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受影响,出现各种严重症状。

肝脏通常负责人体内毒物代谢与清除、凝血反应调控和血糖调节等工作,因此急性肝衰竭患者除了会有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等普遍症状以外,往往会发生出血(凝血因子合成异常)、低血糖(葡萄糖合成和释放受阻)、黄疸和肝性脑病(肝昏迷,它和黄疸均由肝脏解毒能力受损而引起)等症状。由于急性肝衰竭早期症状十分不起眼,患者就诊时很多已经发生难以挽回的肝脏损害,只能等待肝移植。

扑热息痛:无形的杀手

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常说的“扑热息痛”,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发热时它可以快速有效地让患者退热,肌肉酸痛或头痛难耐时,它可靠安全的镇痛效果又广受人们青睐,而在绝大多数复方感冒药之中,它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成分。然而,倘若忽视了说明书上严格的剂量规定,对乙酰氨基酚也会从治病良药,变成肝衰竭的元凶。

在欧美大多数国家,对乙酰氨基酚都是急性肝衰竭的首要病因,接近一半的急性肝衰竭由此引起。而在我国,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急性肝衰竭占了接近12%,鉴于这一数字可能被低估,实际情况将更加严重。通常情况下,对乙酰氨基酚只有在每日用量>4g时,才可能诱发严重肝毒性。然而,倘若患者本身对其较为敏感,或是在用药的同时饮酒,很小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也可能导致肝衰竭。更何况不少患者会因疏忽大意而同时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例如同时吃多种复方感冒药,或是大量服用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中药制剂),不知不觉便超过了最大用量,酿成悲剧。

庆幸的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只要能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反而是所有急性肝衰竭中最好的,60%左右的患者在接受解毒药物治疗后可不接受肝移植而痊愈。因此,对于所有急性肝衰竭患者,都需要仔细回顾近期用药,发现可能的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对乙酰氨基酚的特效解药是乙酰半胱氨酸(NAC),它在体内可以生产谷胱甘肽,而谷胱甘肽恰好可中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毒性代谢产物。一般而言,中毒后10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但即使中毒已超过48小时,NAC依然可成功解毒。

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除了作为药物的对乙酰氨基酚,以鬼笔鹅膏为代表的毒蘑菇(毒蕈),也是急性肝衰竭的重要诱因。人们在郊游、野炊之时经常想采蘑菇煮食,但往往会不慎采到了毒蕈,加之一般人不会掌握辨别毒蕈的技巧,从而大意地食用毒蕈导致中毒。在最近几例媒体报道的毒蕈致死案例中,死者无一不是被这种过度的自信而害死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毒蕈都具有肝毒性,有些毒蕈(如亚稀褶黑菇)能引起溶血而损害肾脏,有些则会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具有严重肝毒性的毒蕈大多集中于鹅膏属,例如俗称“毁灭天使”的白毒伞(Amanita verna)、致命白毒伞(Amanita exitialis,这种毒蕈的名字就叫“致命白毒伞”)、鳞柄白毒伞(Amanita virosa)等都可引起肝衰竭,且在我国均有分布。此类毒蕈在每千克体重0.1mg这一剂量下就具有肝毒性,而所有烹饪手段都难以去除其中的毒性物质。一般在误食后数小时至一天内即可出现呕吐、腹泻、大汗淋漓等症状,中毒死亡率高达30%。

要想避免毒蕈中毒,唯一可靠的方法是不要食用任何自行在野外采摘的蘑菇。因为即使是专家也难以掌握鉴别全部毒蕈的技巧,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人鉴别毒蕈就更难了,而民间所流传的关于鉴别毒蕈的技巧(如将蘑菇与大蒜同煮、辨别外观等)无一是正确的。一旦误食毒蕈而中毒,应尽快携带所食毒蕈到医院就诊。肝毒性毒蕈最简便、最易获得的解药为青霉素G(没错就是普普通通的青霉素),倘若医院条件允许,水飞蓟素(利加隆)加或不加NAC的解毒效果更好。

乌发?当心伤肝

生活中的不少人都可能经历过早白发的烦恼,除了外观上的不美观,社会普遍对白发的认知也会让人很是恼火。因此,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寻求治疗白发的药物,而何首乌则是治疗白发最常见的草药。然而,未经医嘱使用何首乌,很容易引起严重的肝脏损害,甚至是肝衰竭。

作为传统草药,何首乌连名字都和乌发有关,而部分不负责任的养生节目也在大肆推广使用何首乌进行自我药疗。然而,何首乌的正规使用实际上十分谨慎,用量也较小,而患者的自我药疗往往会忽视用量和安全性因素,误认为何首乌“天然、无副作用”而长期大量服用。这样一来,何首乌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便会损害肝脏,造成严重后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曾于2014年7月发布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明确警告了何首乌及其制剂的肝毒性,并要求各部门加强对此类药物的监测和管理。作为普通人,我们所应该做的便是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要用何首乌等具有毒性的药材制作“食疗”等。何首乌引起的肝毒性尚无特异性解药,患者往往只能接受保守治疗。

【参考资料】

[1]Zhao P, Wang C, Liu W, et al. Causes and Outcomes of Acute Liver Failure in China. PLoS ONE. 2013;8(11):e80991. doi:10.1371/journal.pone.0080991.

[2]Yilmaz I, Kaya E, Sinirlioglu Z A, et al. Clinical importance of toxin concentration in Amanita verna mushroom. Toxicon. 2014, 87: 68-75.

[3]Broussard C N, Aggarwal A, Lacey S R, et al. Mushroom poisoning-from diarrhea to liver transplantation. Am J Gastroenterol. 2001, 96(11): 3195-3198.

[4]Kenneth Kaushansky , et al.《Williams Hematology》,8E

[5]James S.Dooley, et al.《Sherlock’s 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12E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生活中的“肝脏杀手”有哪些? 网址:http://www.jrxk.cn/view/4482.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陆远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