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看看古人怎么当流氓!从侯景之乱看南北朝亡命者群像

看看古人怎么当流氓!从侯景之乱看南北朝亡命者群像

看北朝 2017-05-25 浏览68次
看看古人怎么当流氓!从侯景之乱看南北朝亡命者群像的头图

梁简文之生,志公谓武帝:“此子与冤家同年生。”其年侯景生于雁门。乱梁,诛萧氏略尽。(出《朝野佥载》)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志公是南朝一个叫宝志的人,其身份在史书中并没有多少记载,这段太平广记中的趣话却被长时间的记录了下来。南梁在南朝四代中还算享国甚长,但大多数的原因应该归结于高祖武帝的长寿,萧衍中年登基,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而梁朝的国运,也被这位信佛吃素,多次要遁入空门又被大臣们重金赎回的皇帝享尽了。简文所指的是萧衍的第三子,也是南梁的第二位君主萧纲,47岁即位的他在位两年就死于与他同年的候景之手。当时曾被视为贤帝的萧衍,却从没可能想到自己的国家灭亡,却因为那个来自北方的杂胡之后。

梁武帝虽说是“饿死”,可到底还是活了八十六岁。自秦汉以来,恐怕只有清朝的乾隆帝(八十九岁)打破了这一纪录,可以称得上寿终正寝了。而《梁书》上是说他“以所求不供,忧愤寝疾”。似乎说,这惨痛所造成的忧愤,应当有别解。按照《通鉴》纪载: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北魏司徒侯景举中原数州之地降梁。其时正值北魏大乱,分裂为东西两魏,机会来了。

其实,统一宇内,是梁武帝在位四十六年一直的宿愿。他曾在在位时期发动过数次北伐,俱以失败告终。而梁武帝并不是一个昏君,甚至也不是一个庸君。他精通儒佛典藉,并著述等身。他起兵于樊、邓,结束了南齐末的苛政,是梁的开国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南方中国达到了魏晋至陈近四百年间最安定的时期。他虽也崇信佛事,倒是恭行自俭,“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且也“不饮酒,不听音声”,还“身衣布衣,……,一被二年”。然而,错就错在他太想恢复中原,自家的力量既然达不到,那就只好借助驰骋中原的胡骑了。就在这一年,侯景被东魏的慕容绍宗打得落花流水,而后又居然得到梁武帝的允许,率残部进入梁国,于是便发生了“大盗移国”的悲剧。

南北朝近200年的历史,期间亡命于南北之间的显贵公卿、当朝叛将和前朝宗室数不胜数,惟有这位出身北方,起于北魏末年乱世投奔南朝的侯景成功了灭亡一个朝代,侯景此人出身北方望族濮阳侯氏,在曾经在东西南三个朝廷都位居高位却多次背叛君主的男人,并没有在《北史》或者《魏书》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梁书》中此人的地位,就好象尔朱荣对于北魏一样。

侯景的家族又称河南侯氏,本出身于羯胡胡引氏,属北镇羯人部族,在北朝分定族姓时按照惯例,以河南为籍,以濮阳为郡望,当然和北方的世家大族或者地方豪强也有所不同,保留了部族群居的习惯。不过侯景出身于北方六镇,这六镇之军户,大多是早年的鲜卑下级军人,或者是获罪远戍的家族后裔,因此侯景此人出身低贱并不假。因为“骁勇有膂力,善骑射”而被选为北镇戍兵出身。魏孝昌元年,北魏六镇之乱起兵,国家陷入混乱,侯景也随着历史洪流踏入了不归路,随着尔朱荣这位“功过曹操,祸比董卓”的乱臣崛起。史书记载侯景以“私众”投靠尔朱荣,“会葛贼南逼,荣自讨,命景先驱,至河内,击,大破之,生擒葛荣,以功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阳郡公。景自是威名遂著。”

早年侯景的经历与同时代的另一位枭雄高欢颇有相同之处。但是他的境遇气度显然并比不上高欢这位绝世霸主。等到高欢起兵消灭尔朱氏政权,侯景又转而投靠东魏,显然他的军事才能在当时仍然受到了器重,连战连胜,以至于“总揽兵权,与神武相亚。魏以为司徒、南道行台,拥众十万,专制河南。”。因为骄横跋扈而不容于高欢,也是侯景最终不得不亡命叛魏的重要原因。

太清元年(547年)高欢死,高澄即位,因为不见容于高澄,此时的侯景不得不面对其人生中可能必须面对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而关于侯景降梁的故事,其中史书的记载却还有一段曲折。

根据《北史。周本纪》的说法,侯景是先降西魏后降于梁。

“十三年正月,东魏河南大行台侯景举河南六州来附,被围于颍川。六月,帝遣开府李弼援之,东魏将韩轨等遁去。景遂徙镇豫州。于是遣开府王思政据颍川,弼引军还。七月,侯景密图附梁,帝知其谋,悉追还前后所配景将士。景惧,遂叛。冬,帝奉魏帝西狩咸阳。”

高欢死后,他以河南十三州之地投降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知道侯景机诈多变,所以在接受侯景的投降时,采取了“受降如临敌”的谨慎态度,分派大军接管了侯景十三州中的七州十三镇。由于得不到西魏的信任,同时又受到东魏的攻打,生性反复无常的侯景就想投靠梁朝。

而根据《梁书列传第五十》记载,高欢死后,侯景因不见容于高澄而递降表于梁武帝

“及神武疾笃,谓子澄曰:“侯景狡猾多计,反覆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乃为书召景。景知之,虑及于祸,太清元年,乃遣其行台郎中丁和来上表请降”

太清元年(547年)高欢死,侯景因与高欢子有隙,乃据河南叛,并派人向梁洽降。梁武帝不理朝臣的反对,纳降侯景,封其为河南王,专责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并派萧渊明领兵五万进攻东魏。

着其中的区别就是《梁书》故意隐蔽掉了侯景曾先降于西魏未果的历史。《梁书》名为官修,实则由姚察和姚思廉两父子历陈隋两朝而至唐才完成。姚察(533年—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梁末任原乡令、著作佐郎,在陈历任散骑侍郎、中书侍郎、秘书监领著作郎、吏部尚书等职。其中欲为梁武帝粉饰之情自可理解。

而且《梁书》中有一点明显交代不清之处,却也说明了事实:“齐文襄遣大将军慕容绍宗围景于长社,景请西魏为援,西魏遣其五城王元庆等率兵救之,绍宗乃退。景复请兵于司州刺史羊鸦仁,鸦仁遣长史邓鸿率兵至汝水,元庆军又夜遁。”

与《梁书》同时期的同出于《北史》作者李延寿的《南史?贼臣传》的说法同《北史》。而后世宋代《资政通鉴》中同样可以得到印证。

传说梁武帝最后一次出家那年的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北朝的刺史、太守都来向南梁王朝投降。这当然只是他日思夜想造成的幻梦。第二天上朝,他就把这件事告诉大臣,说:“我这个人很少做梦,这个梦一定是个好兆头。”过了二十多天,恰好侯景派人来,说他跟东魏、西魏都有冤仇,决心向南梁投降,还表示愿意把他控制的函谷关以东十三个州都献给南梁。

当时虽然有大臣提出,侯景此人叛降不定,而且梁与东魏多年相安无事,接纳侯景多有不妥,但不可能有人想到,来到的将是一个多么大的灾星。

现代的南北朝军事史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叫做侯景防线。大致上来说,侯景防线指侯景叛东魏之后以建立的抵抗东魏/北齐南攻的地区。侯景之乱以后,也用这个名称来表示梁朝东境北线。这道防线,到是使梁的国境(当然是名义上的)可以向北延伸出不少。

萧衍纳降后即派兵运粮应接侯景。547年八月,贞阳侯、大草包萧渊明受命率十万大军屯寒山,与侯景犄角,大举北伐。十一月,东魏慕容绍宗大败梁军,俘渊明,再回师进攻侯景。两军于涡阳对垒。侯景命战士皆被短甲、执短刃、入阵砍人胫马足,大败慕容绍宗。绍宗部下、后来的一代名将斛律光狼狈逃走,张恃显落马被擒。绍宗慨叹说:“从未见过像侯景这么难对付的家伙。”于是定计深沟固垒。两军相持数月后,侯军粮尽。

548年春正月,侯景部将暴显等降绍宗,侯景4万多人的大军溃散,只能收散卒步骑800逃走。正不知道往哪里去好的时候,突然机会从天而降:南梁的马头(地名,在寿阳西北)戍主(官名)刘神茂一直对南豫州(州治在寿阳)监州事、名将韦睿之子韦黯不满,见侯景到来非常高兴,前去参见并献上了取寿阳的计谋。侯景依计行事,来到寿阳城下,派人去见韦黯,说自己是朝廷的客人,如果不接他入城,魏兵追到,自己有失的话,朝廷必然会怪罪。韦黯信以为真,开门迎接,侯景一进城就夺了韦黯的权,占领了寿阳。韦黯逃走,后来在台城保卫战中病死。正常人听到这种消息,应该是勃然大怒,下令征讨,谁知萧衍却顺势任命侯景为南豫州牧,侯景心中对萧衍的蔑视也就可想而知了。

东魏乘胜收复失地,即利用萧渊明作为筹码,遣使述高澄愿与南梁和好之意,企图离间梁、侯,坐收渔利。南梁与东魏和解,经秘密谈判,已经成熟,侯景上书萧衍,坚决反对。萧衍下诏说:「我与你之间,君臣大义已定,怎么会抛弃你。」侯景再上书,萧衍再答复说:「我是全国最高领袖,怎么会在这种小事上失信,不必再上奏章。」侯景仍不安心。于是,进行试探,伪造了一封从东魏帝国首都邺城发出的信,要求用去年(五四七)被东魏俘掳的南梁贞阳侯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覆信说:「萧渊明早上归来,侯景晚上回去。」侯景看到这封覆信,对左右侍从说:「我早就知道这个老家伙心肠恶毒。」王伟警告侯景说:「坐在这里是死,叛变也是死,只看大王怎么抉择!」侯景决定叛变,把所属各郡县城池居民,全部征召入营当兵,停止征收商店捐税及田赋;民间男童全部发配给将士当奴仆,民间女子全部发配给将士当妻妾。

而此时,真正海死梁武帝的,同时也是侯景最大的合谋者,梁前太子、临贺王萧正德也正式登场了。

梁武帝早年没生儿子,过继侄儿萧正德为嗣子作太子,后又生了儿子,取名萧统,侄子萧正德被改封为西丰侯。这个萧统也就是编纂《文选》的昭明太子了。说到文化修养,齐梁两代的皇族到是一个比一个人才,昭明太子到是被赋予厚望,不过和野心勃勃的宗室诸王相比,要不是他早死,当上皇帝的他其下场也不会比他的弟弟简文帝强上多少。

这位萧正德的表现到是比他的这几位堂兄弟心狠手辣不少,从小被废的经历可能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不小的阴影,所以他一生都在为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断奔走。早年甚至有过逃奔北魏的光辉事迹,不过在北方也没创下什么功业,不久之后又逃了回来。这个时候就充分体现出梁武帝对宗室一贯的妇人之仁了,对于谋逆这种不赦之罪都是能免则免。不久又“复其封爵,仍除征虏将军”,而且还让其担任吴郡太守等要职,并加封临贺郡王。

可想而知,当萧正德接到侯景谋求合作的信件的时候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了。

准备就绪后,八月,侯景以诛奸佞骄贪、蔽主弄权而为时人憎恨的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陆验这三个奸臣为名,在寿阳起兵反梁。

十月十三日,梁朝廷才派出王质率3000兵巡江。历阳失守后,萧衍召见都名将羊侃。羊侃建议派兵扼守采石,阻止侯景渡江,再派萧纶袭击寿阳,使侯景进退失据,部下的乌合之众自然瓦解。萧衍迷信天险长江,放弃了主动攻击、消灭侯景的最佳战机。萧衍派已经和侯景勾结在一起的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防守长江。萧正德则征集了几十艘大船,供侯景军渡江。陈昕刚从外地回京师,他担心王质守不住采石,提议自己带兵去换防,萧衍采纳。谁知王质不等陈昕抵达就撤走,侯景得知后马上于十月二十二日率8000余人渡江,陈昕仓促迎战,战败被俘。他誓死不屈,又意图起事,侯景将他杀害,小报了自己当年输给他老子的一箭之仇。陈昕是陈庆之第五个儿子,十二岁就随其父入洛阳作战,其间曾亲自斩杀魏国大将,是当时梁朝的勇将。

不久,侯景大军渡江成功。然后发生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困战“台城之战”。而站在侯景对面的敌人中,却有两个在历史同样有着名将和亡命者之名的男人,羊侃和杨华。

羊侃祖父在刘宋时曾随薛安都投北魏,父亲也是北魏官员,但一直教育儿子要回归祖国。羊侃在北魏官至泰山太守,于528年投梁。

杨华是北魏名将杨大眼的长子,父亲由于背负着不名誉而死去,而他却碰到了当时权势最大的胡太后相逼欲宠信,杨华一气之下带着弟弟们投奔了南朝,从小就以武勇闻名,是可以与他父亲相比的男人。但他最后的结局显的不太光彩。围困台城之时,杨华的妻子为贼所擒,遂降之,卒于贼。

此时建康之内尚有几十万军民,又有名将守城,他们坚信不用多久等各地的勤王兵马一到,侯景的叛乱就会烟消云散。而此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意识到,萧正德已经和侯景勾结起来,他仍然担负着防守建康正门宣阳门的任务。

两天后,侯军抵建康朱雀桁南,萧正德大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建康守将庾信、王质、萧大春、谢禧等均不战而逃。侯景未遇激战就连下东府城、石头城,于十月二十四日进围台城,开始大举攻城。

这场围城战肯定不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和最残酷的,但恐怕也是最奇特的了,因为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内,一方面是台城之战的激烈,侯景使用了包括攻城器械、火攻、围困、水淹,心理战等各种战法;而另一方面,则是几十万勤王军队在外围搞起了“静坐战争”。

但台城军民在羊侃的带领下,还是一次又一次顶住了叛军的进攻。史载,羊侃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而我想,这个时候梁武帝所看到的,是已离自己不远的死期了吧。

侯景在当世的南朝,还有一个世纪就是堪称名将后代的克星,最早起兵造反的时候,就击斩了名将兰钦之子兰夏礼,然后是陈庆的儿子陈昕,这次,轮到了韦睿之子、衡州刺史韦粲。

549年正月初一,两军在建康郊区的青塘激战。突然天降大雾,韦粲军迷路。侯景见状立刻挥军突击,韦粲力战不退,和儿子韦尼及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从弟韦昂一起牺牲。

叛军围城日久,台城内粮食耗尽,军士煮弩弦、皮革制的盔甲、熏鼠捕雀而食。城中饥饿和疫病流行,死者横尸满路,后来仅剩二三千羸弱死守。侯景也渐粮饷不支,又闻梁荆州精锐援军将到,非常恐慌。这时王伟献计:假称求和,以却援足粮,休整兵马,待对方懈怠,再一举击破,获侯景采纳。

549年二月,侯景与萧衍歃血为盟停战。萧衍不听傅岐的劝告,接受侯景的戢兵条件,割江右四州之地(南豫、西豫、合州、光州)予侯景,遣诸路援军返师,台城守卫也尽收兵甲。侯景及时补充军粮,缮修器械,休整军队。十余日后,毁盟重新开战,猛攻台城。三月十二夜,叛军攻上台城西北角,永安侯萧确抵挡不住,退回宫中,对萧衍报告:“台城失守。”萧衍躺在床上问:“还能不能打?”萧确说:“没法再打了。”萧衍叹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有什么遗憾的?”台城陷落,萧衍和太子萧纲都被侯景所获。

侯景懒得对萧衍动刀,只是不给他供应饮食。萧衍最终的结局是被活活饿死的,终年86岁。没有人知道,最后这位皇帝的心里是不是对这一生有什么忏悔,或者,仅仅是简单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才足够表现他年轻时起兵的壮志气概吧。

早年侯景刚投降的时候,曾经向梁武帝求亲,向萧衍求与南朝高门王、谢结婚,萧衍说:“王、谢门第太高,不如退而求其次,向朱、张以下门第试试。”侯景恨恨地说:“什么门第,总有一天,要把吴中儿女配给奴隶!”后来因为这句话,侯景上台之后就大肆屠杀王谢两大高门的人,最终导致了这两家延续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后世退出了南朝的政治舞台。

然后侯景自为大都督、录尚书事、使持节、大丞相、王如故。掌握梁朝廷大权。他废萧正德为侍中、大司马。六月,干脆杀了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萧正德。他准备除梁诸藩后篡位,派叛军东进浙东州郡。549年十二月,侯军攻陷会稽,尽有三吴。550年,侯景自为相国、汉王;十月,别出心裁地自封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简文帝萧纲已经成了他砧板上的一块肉。

侯景出身行伍,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反覆猜忍、残酷凶狡的性格。他有野心而无政治才能,生性暴戾嗜杀,不能真正收取民心,难于在南方站稳脚跟。故军虽锐勇,不能持久。他初至建康,军令尚严,后来久攻不下,人心渐散,粮草将尽,开始纵兵掠民。城破后,将病人与死尸堆在一起焚烧,惨不忍睹。还在石头城立大舂碓,有人犯了他的法,就投进里面舂死。又禁止低声说话,犯者株连妻族和母族。侯景遣军攻浙东时,公开提倡鼓励诸将烧杀抢掠和屠城,以扬威名,故其将领专务焚掠,杀人如草。没东西可抢时,叛军就掳掠人口,贩卖到北方。

551年闰三月,侯景留王伟守建康,自己率军西向进攻萧绎等梁的亲王军队。从此时起,侯景在战术上犯了以己之短击敌之长的严重错误。荆、郢多为水路,叛军以北方人为主,不善水战;侯景早已尽失民心,脱离建康根本,骤然难于驻足。侯景又轻视梁的荆州精锐,他兵分五千守夏首,再分一万趋巴陵,另有一路指叩江陵。兵分势散,各路又未能有效协同。叛军前锋任约军被萧绎击败,侯景率兵救援。

四月,在西阳被长于水战的徐文盛打败。梁军的颓势开始扭转。侯景急遣轻骑三百袭陷郢州,擒刺史萧方诸。徐文盛等军心大乱,奔归江陵。王僧辩受命拒侯景,在巴陵沉船靡旗,伪装将遁。侯景中计,昼夜猛攻巴陵,数旬不克。叛军损失惨重,粮草缺乏,疾疫蔓延,战斗力大损。六月,赤亭大战中,梁将胡僧祐和陆法和击败并生擒任约,断侯景一臂。侯景只得放弃经略江汉,退归建康。梁豫州刺史荀朗在途中邀击,击破侯景后军。梁军士气大振,转入战略反攻。

侯景率领几千残兵回到建康后,和王伟商量要称帝,王伟认为这样可以显示权威,表示赞同。九月,侯景废简文帝萧纲,杀太子萧大器等宗室二十余人,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十月,命王伟以祝寿为名,将萧纲灌醉,然后用土囊压死。十一月,通过传统的加九锡和禅让的方式,废萧栋自立为帝,改元太始,国号汉。

萧绎知道萧纲的死讯后,于552年三月,派梁江州刺史王僧辩、东扬州刺史陈霸先(后来的陈武帝)征讨侯景。梁军一直没遇到什么抵抗,直到三月上旬,抵达姑孰时,才遇到叛军将领侯子鉴,梁军战胜,三月十二日抵达建康城郊外,侯景率军堵塞秦淮河口迎战,陈霸先奋勇当先,渡过北岸,筑起营寨,梁军其他各部也陆续过河。十九日,两军交战,侯景率万余步兵,八百铁骑先后八次猛攻,都不能得逞。此时石头城中的守将开城投降。侯景又亲自率百余骑兵,弃长矛持短刀突击陈霸先军,仍然不能取胜,叛军士气尽失,大批溃散。侯景率部下数十人逃往吴郡。王伟逃往京口,被擒杀。侯景收拾残兵,有船两百艘,兵数千人。四月,他又在松江被击败,只剩一条船,几十个人。他在沪渎下海,准备逃往北方。

当初侯景在建康时,强娶萧衍之女溧阳公主为妻,又霸占羊侃之女为妾,却用羊侃之子羊鹍为官。羊鹍把仇恨埋在心底,表面上装得忠心耿耿,经常跟随在左右。他乘侯景睡着的时候,命令水手改变航向,转往京口。侯景睡醒后见状,大惊,这时羊鹍带着几个人冲了进来,指着侯景说:“今天要借你的脑袋取富贵!”侯景本想跳水逃走,可是去路被封,只好跑到船舱里,想用刀砍开船底逃走,被羊鹍赶上,一矛刺了个对穿。身残志坚、一直致力于背叛事业的侯景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羊鹍割开侯景的肚子,塞入大把的盐,以防腐烂,然后将他的尸体送到建康。王僧辩将侯景的首级送给江陵的萧绎,其余部分在建康示众,片刻就被百姓撕得粉碎。侯景之乱至此结束。十一月,萧绎在江陵称帝(梁元帝)。

从残汉三国开始,一直持续到残唐五代,和马超、韩遂的西凉之乱,以屠各刘渊和羯胡石勒为主发起的刘石之乱和五胡乱华,羯胡尔朱的乱魏和羯胡侯景的乱梁,月支人王世充在隋末大乱中的称帝建国,以及以羯胡为主发起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这些都可统称为“胡羯乱华”。“胡羯乱华”其实是对中国中古历史上多次种族动乱的概括性称呼,“五胡乱华”只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而作为这些动乱发起的主要民族之一的羯人民族,则在历次事变中均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作为南北朝亡命者中的佼佼者,侯景留给后世的,并不仅仅是他的残暴,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荒唐年代一太过匪夷所思的奇迹。

本文出自北朝论坛,作者:skyseeker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北朝论坛公众号beichaoluntan。

获取更多军事历史方面的知识,北朝论坛欢迎您。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看看古人怎么当流氓!从侯景之乱看南北朝亡命者群像 网址:http://www.jrxk.cn/view/56800.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看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