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真的能打《史记》的脸吗?《清华简(貳)·系年》初见印象

真的能打《史记》的脸吗?《清华简(貳)·系年》初见印象

看北朝 2017-05-29 浏览35次
真的能打《史记》的脸吗?《清华简(貳)·系年》初见印象的头图

我们熟悉三本书。《世本》,讲世系的,记载的模式是:甲国,首都位于何地,始祖某某生某某,某某又生某某,某某再生某某。君主之间穿插一些某卿大夫家族起于某某君。讲完一国再讲一国。《国语》,“语”这种题,主要是讲故事,故事里有言论也有历史描述如战争等等,分国别讲。《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史书,后来《资治通鉴》学它的。但有时,《左传》也会倒叙着讲清楚一件事,比如晋文公的流亡生涯十几年,就并在一年讲完了(《系年》第六章就是晋献公改立太子到晋文公即位,体例类似)。《左传》用的材料很多,《国语》的“语”类原材料,类似《世本》的各国君主贵族谱系材料,基本能用的都用了,编入各个年份中。

《系年》不是这三种典型。

《系年》讲世系,《系年》里的世系材料有标准的“某某即世,某某即位”格式,也就是旧君去世,新君即位的意思。例如讲郑国国君世系,第二章“武-桓-庄-昭-公子斖(《系年》的写法不同)-厉公”讲了,但后面不讲完,太监了,就又下一段说别的事,后来再提到郑伯的名号就是第十五章的郑穆公了,中间缺了很多代,郑穆公后又不讲。春秋初期郑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也许这是提到郑国始兴从武公到厉公的世系的原因,后来晋楚兴起,郑国世系就不重要,太监就太监。

▲郑穆公

第四章讲卫之始兴,和被狄人灭亡和再兴的事。西周初年一开始立国到卫懿公灭于狄人之间的世系全不讲。很简略而不完整的世系。似乎是为了体现齐桓公复兴卫国的功绩,所以花了点篇幅说卫国复兴后的几个世系。而其他小国诸侯就没有世系记载了。

那晋国和楚国呢?

其实晋国和楚国的世系,在《系年》里也不完整。但基本从楚文王和晋献公开始,大部分晋楚君主都有记载,“谁传谁”(《系年》的提法是“某某即世,某某即位”)也零星散布,插入叙事记载中。

《系年》的记录很多系了年份,但我个人认为不是《左传》这样严格的编年体史书,没有按照年份剪裁材料,而是材料里本身带了年份。并不是有年份就能称为编年体的,比如《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大多有纪年,但《史记》肯定不是编年体。《系年》也不是按国别的《国语》。

那《系年》是什么题材呢?那就逐章简述一下看看。

第一章:

昔周武王監觀商王之不恭上帝,禋祀不寅,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名之曰【1】千畝,以克反商邑,敷政天下。至于厲王,厲王大瘧于周,卿李(士)、諸正、萬民弗忍于厥心,【2】乃歸厲王于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于宋(宗)。宣【3】王是始棄帝籍田,立卅又九年,戎乃大敗周師于千畝。【4】

▲周武王

周厉王流亡,共和,宣王败于“千亩”,我认为是为了说明“千亩之战”的“千亩”,才一开始介绍“千亩”源于周武王时代。此段叙述是说西周中叶厉王、共和、宣王开始周王室衰微之象。顺便补充一下,想起柳宗元吐槽过《国语》关于千亩之战的记载,可以结合了《系年》再看。

第二章: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于王,王【5】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回(圍)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繒)人乃降西戎,以【6】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7】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于虢。周亡(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于周,【8】晉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啓【9】于京師,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武公即世,莊公即位;莊公即世,昭公即位。【10】其大夫高之渠彌殺昭公而立其弟子眉壽。齊襄公會諸侯于首止,殺子【11】眉壽,車轘高之渠彌,改立厲公,鄭以始正(定)。楚文王以啓于漢陽。【12】

第三章:

周武王既克殷,乃設三監于殷。武王陟,商邑興反,殺三監而立子耿。成【13】王屎(纂?纘?)伐商邑,殺子耿,飛廉東逃于商蓋氏,成王伐商蓋,殺飛廉,西遷商【14】蓋之民于朱圉,以御奴虘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翰?幹?)。周室既卑,平王東遷,止于成【15】周,秦仲焉東居周地,以守周之墳墓,秦以始大。【16】

第一章是西周衰微,第二章是叙述西周衰亡,周幽王败死,“周乃亡”。于是周携王立,周携王被杀,周平王东迁。东迁后的周王室威严扫地,诸侯开始坐大。于是晋人就如何扩张,郑武公就在东方如何扩张(顺着话头就简述了郑的几代世系),楚文王就在汉江流域扩张。秦国就在宗周占地,为此倒叙了秦人起源。和《国语*郑语》里郑桓公和史官的对话后的记叙很像:“幽王八年而桓公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騷,十一年而斃。及平王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秦景、襄於是乎取周土,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齊莊、僖於是乎小伯,楚蚡冒於是乎始啟濮。”同样是西周灭亡,诸侯秦晋齐楚始大。只是《系年》不提齐国兴起,讲到郑国世系时候提了齐襄公杀郑子斖,齐国是行文需要出现的。

笔者发挥:《系年》一出,关于周携王和周平王的纪年,再次争论。尤其“周亡王九年”这九年到底归于哪里,成了部分学者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第二章是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西周灭亡、携王被杀,到“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结束。另一件事,就是诸侯如晋文侯等立天子扩疆域,就此坐大而周王室不能制。“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这一个事从这开始说起,也就是“周亡王九年”开始,诸侯开始无视周王室,晋文侯这样的诸侯于是册立天子(想象一下霍光、王莽的废立天子,可能是说晋文侯的权势,与后文晋文侯扩张是一起的),然后晋文侯等诸侯就此如何坐大。从此周王室的事再也不提,无论是事迹还是世系,仅仅是晋文公的践土之盟提到了报告周王,后面晋打败齐国也提到报告周王而已,周的事彻底管他娘,删完了。笔者的意思是,“周亡王九年”开始说另一件事,和之前的携王事迹(带纪年“立廿又一年”)不一定是同一个带纪年的历史记载。两个事拼合而成这一段,拾取里面的纪年,缀合在一起讨论年代,恐怕有问题。

第四章:

周成王、周公既遷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設出宗子,以作周厚【17】屏,乃先建衛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餘民。衛人自康丘遷于淇衛。周惠王立十【18】又七年,赤翟王峁虎起師伐衛,大敗衛師於睘,幽侯滅焉。翟遂居衛,衛人乃東涉【19】河,遷于曹,焉立戴公申,公子啓方奔齊。戴公卒,齊桓公會諸侯以城楚丘,歸(?)【20】公子啓方焉,是文公。文公即世,成公即位。翟人或(又)涉河,伐衛于楚丘,衛人自楚丘【21】遷于帝丘。【22】

简述卫国,讲了卫国为何而建,以及卫国灭亡又复兴的几代国君。后面删得太监了,木有了。

第五章:

蔡哀侯取妻於陳,息侯亦取妻於陳,是息嬀。息嬀將歸于息,過蔡,蔡哀侯命止之,【23】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息嬀乃入于蔡,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順,乃使人于楚文王【24】曰:“君來伐我,我將求救於蔡,君焉敗之。”文王起師伐息,息侯求救於蔡,蔡哀侯率師【25】以救息,文王敗之於莘,獲哀侯以歸。文王爲客於息,蔡侯與從,息侯以文【26】王飲酒,蔡侯知息侯之誘己也,亦告文王曰:“息侯之妻甚美,君必命見之。”文【27】王命見之,息侯辭,王固命見之。既見之,還。明歲,起師伐息,克之,殺息侯,取【28】息嬀以歸,是生堵敖及成王。文王以北啓出方城,圾(立?<封>?)肆(?畛?)於汝,改旅於陳,焉【29】取頓以贛(恐?陷?監?)陳侯。【30】

这一章是息妫故事,见于《左传·庄公十年》和《左传·庄公十四年》,因为是楚国故事,那楚简《系年》和《左传》的资料来源是相同的。之所以息妫重要,是因为她是楚国历史重要的君主堵敖和楚成王的母亲,顺带讲了楚文王灭息国等的功业。讲到蔡、息这样的小国,仅仅是故事行文到了这而已。

第六章:

晉獻公之婢(嬖)妾曰驪姬,欲其子奚齊之爲君也,乃讒太子共君而殺之,或(又)讒【31】惠公及文公,文公奔狄,惠公奔于梁。獻公卒,乃立奚齊。其大夫里之克乃殺奚齊,【32】而立其弟悼子,里之克或(又)殺悼子。秦穆公乃內(納)惠公于晉,惠公賂秦公曰:“我【33】句(苟)果內(入),使君涉河,至于梁城。”惠公既內(入),乃背秦公弗予。立六年,秦公率師與【34】惠公戰于韓,止惠公以歸。惠公焉以其子懷公爲質于秦,秦穆公以其子妻之。【35】文公十又二年居狄,狄甚善之,而弗能內(入),乃蹠齊,齊人善之;蹠宋,宋人善之,亦莫【36】之能內(入);乃蹠衛,衛人弗善;蹠鄭,鄭人弗善;乃蹠楚。懷公自秦逃歸,秦穆公乃召【37】文公於楚,使襲懷公之室。晉惠公卒,懷公即位。秦人起師以內(納)文公于晉。晉人殺【38】懷公而立文公,秦晉焉始會(合)好,戮力同心。二邦伐鄀,徙之中城,圍商密,止【39】申公子儀以歸。【40】

太熟悉了,《左传》和《国语》都有,晋献公到晋文公的晋国乱象,晋文公传奇般的流亡生涯。讲晋国霸业兴起,也讲秦国晋国关系。

第七章:

晉文公立四年,楚成王率諸侯以圍宋伐齊,戍穀,居鉏(?緡?)。晉文公思齊及宋之【41】德,乃及秦師圍曹及五鹿,伐衛以脫齊之戍及宋之圍。楚王舍圍歸,居方城。【42】令尹子玉遂率鄭、衛、陳、蔡及群蠻夷之師以交(邀/徼)文公,文公率秦、齊、宋及群戎【43】之師以敗楚師於城濮,遂朝周襄王于衡雍,獻楚俘馘,盟諸侯於踐土。【44】

城濮之战,践土之盟。晋文公霸业。齐国作为被欺负的小弟出现,国君名号都木有……口年的齐桓公霸业,说起春秋历史,最重要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但《系年》对齐桓公只提了一句复兴卫国的事……。这是非常具有个性的,因为《左传·昭公四年》记载,楚灵王要追求霸业,大夫椒举举了很多以前的君王功业,称为“六王二公之事”,楚灵王偏偏选择了齐桓公“召陵之师”作为效仿对象,可见在楚人心目中齐桓公霸业的鼎盛,尤其是齐桓公“召陵之师”是侵楚的,楚人最清楚。由此可见《系年》对原始材料的编辑删减的原则有特征,也就是专注于晋楚争霸的历史。郑国小霸的事和齐桓公称霸的事,删完了。

第八章:

晉文公立七年,秦、晉圍鄭,鄭降秦不降晉,晉人以不憖。秦人豫(舍)戍於鄭,鄭人屬北門之管於秦之【45】戍人,秦之戍人使歸告曰:“我既得鄭之門管巳(矣),來襲之。”秦師將東襲鄭,鄭之賈人弦高將西【46】市,遇之,乃以鄭君之命勞秦三帥。秦師乃復,伐滑,取之。晉文公卒,未葬,襄公親【47】率師禦秦師于崤,大敗之。秦穆公欲與楚人爲好,焉脫申公儀,使歸求成。秦焉【48】始與晉執亂,與楚爲好。【49】

“晋文公立七年,秦、晋围郑,郑降秦不降晋,晋人以不憖。”这是“烛之武退秦师”,后面是著名的秦晋崤之战。晋国霸业的重要部分,也是秦国东征的挫折,也是秦晋关系的一个关键点,不得不讲。备忘:“襄公亲率师御秦师于崤”,“御”通“禦”,“阻挡之意。……《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晉人禦師必于殽。”其实“禦”么,《左传*襄公十四年》戎子驹支回答范宣子的话里就有:“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这个例证很形象。

第九章:

晉襄公卒,靈公高幼,大夫聚謀曰:“君幼,未可奉承也,毋乃不能邦?”猷求強君,乃命【50】左行蔑與隨會召襄公之弟雍也于秦。襄夫人聞之,乃抱靈公以號于廷,曰:“死人何罪?【51】生人何辜?舍其君之子弗立,而召人于外,而焉將寘此子也?”大夫閔,乃皆背之曰:“我莫命招【52】之。”乃立靈公,焉葬襄公。【53】

《左传》里有,晋襄公去世,晋国大夫如何讨论立君,如何决策,赵盾又如何反悔。《左传》详细得多。晋国世系的必要部分。

第十章:

秦康公率師以送雍子,晉人起師,敗之于堇陰。左行蔑、隨會不敢歸,遂【54】奔秦。靈公高立六年,秦公以戰于堇陰之故,率師爲河曲之戰。【55】

《左传》有,秦晋大战连绵不绝,这一战因为与晋侯世系有关,所以存着没删。《围城》里有一段:豚翁一天听太太批评亲家母,灵感忽来,日记上添上了精彩的一条,说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两家攀亲要叫“结为秦晋”:“夫春秋之时,秦晋二国,世缔婚姻,而世寻干戈。亲家相恶,于今为烈,号曰秦晋,亦固其宜。”《左传》记载的秦晋连绵战争更多得不行,《系年》的编删者只留下了和晋楚争霸以及晋侯世系传承关系比较大的,其他战争记载都删了。

第十一章:

楚穆王立八年,王會諸侯于犮(<氒>?厥?屈?)貈(貉),將以伐宋。宋右師華孫元欲勞楚師,乃行,【56】穆王使驅孟渚之麋,徙之徒稟(林)。宋公爲左盂,鄭伯爲右盂,申公叔侯知之,宋【57】公之車暮駕,用抶宋公之御。穆公即世,莊王即位,使申伯無畏聘于齊,假路【58】於宋,宋人是故殺申伯無畏,拕(奪)其玉帛。莊王率師圍宋九月,宋人焉爲成,以女子【59】與兵車百乘,以華孫元爲質。【60】

毕竟是楚国竹简,《左传*文公元年》记载的楚穆王弑父楚成王,楚成王如何死前要吃熊掌。这里就讲楚穆王八年了,在城濮之战后的晋国霸权阴影下,楚穆王如何向北谋划霸业,如何会诸侯,如何寻求霸业。楚庄王正常即位了,继续寻求霸业。

第十二章:

楚莊王立十又四年,王會諸侯于厲,鄭成公自厲逃歸,莊王遂加鄭亂。晉成【61】公會諸侯以救鄭,楚師未還,晉成公卒于扈。【62】

楚王会诸侯,楚晋没打起大仗来。

第十三章:

[(楚)莊]王圍鄭三月,鄭人爲成。晉中行林父率師救鄭,莊王遂北【63】……[楚]人盟。趙旃不欲成,弗召,射(席?)于楚軍之門,楚人【64】被駕以追之,遂敗晉師于河[上]【65】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的著名的晋楚邲之战,楚大胜,楚庄王就此霸业鼎盛。

第十四章:

晉景公立八年,隨會率師,會諸侯于斷道,公命駒之克先聘于齊,且召高之固曰:【66】“今春其會諸侯,子其與臨之。”齊頃公使其女子自房中觀駒之克,駒之克將受齊侯【67】幣,女子笑于房中,駒之克降堂而誓曰:“所不復訽於齊,毋能涉白水。”乃先【68】歸,須諸侯于斷道。高之固至莆池,乃逃歸。齊三嬖大夫南郭子、蔡子、晏子率師以【69】會于斷道。既會諸侯,駒之克乃執南郭子、蔡子、晏子以歸。齊頃公圍魯,魯臧孫許蹠【70】晉求援。駒之克率師救魯,敗齊師于靡笄。齊人爲成,以甗、賂(鉻?)、玉筲(毊?璆?)與淳于之【71】田。明歲,齊頃公朝于晉景公,駒之克走援齊侯之帶,獻之景公,曰:“齊侯之來也,【72】老夫之力也。”【73】

晋国在邲之战失败的阴影中开始复苏,先去收拾蠢蠢欲动的齐国。本章是齐晋鞍之战(又称“靡笄之战”)的记载,晋胜,苦逼的老霸主齐国终于又出现了,可惜是记叙晋国复苏只是的行文需要。

第十五章:

楚莊王立,吳人服于楚。陳公子徵舒取妻于鄭穆公,是少

。莊王立十又五年,【74】陳公子徵舒殺其君靈公,莊王率師圍陳。王命申公屈巫蹠秦求師,得師以【75】來。王入陳,殺徵舒,取其室以予申公。連尹襄老與之爭,拕(奪)之少

。連尹止於河【76】澭,其子黑要也或(又)室少

。莊王即世,共王即位。黑要也死,司馬子反與申【77】公爭少

,申公曰:“是余受妻也。”取以爲妻。司馬不順申公。王命申公聘於齊,申【78】公竊載少

以行,自齊遂逃蹠晉,自晉蹠吳,焉始通吳晉之路,教吳人反楚。【79】以至靈王,靈王伐吳,爲南懷之行,執吳王子蹶由,吳人焉或(又)服於楚。靈王即世,【80】景平王即位。少師無極讒連尹奢而殺之,其子伍員與伍之雞逃歸吳。伍雞將【81】吳人以圍州來,爲長壑而洍之,以敗楚師,是雞父之洍。景平王即世,昭王即【82】位。伍員爲吳太宰,是教吳人反楚邦之諸侯,以敗楚師于柏舉,遂入郢。昭王歸【83】隨,與吳人戰于析。吳王子晨將起禍於吳,吳王闔盧乃歸,昭王焉復邦。【84】

乍看是倒叙楚庄王初年,其实是为了说明楚国历史的关键吴师入郢,由此要提到吴国兴起的历史,要扯到楚国的申公巫臣为何要出奔晋国,为了扯这个为什么,要扯到美女夏姬,夏姬故事于是必须从头说。和《左传》不一样的是,《左传》的夏姬是夏征舒的母亲,夏征舒后来把持不住弑君自立,于是历来计算夏姬年龄都要考虑一开始陈侯和夏姬通奸时候,她儿子就能弑君了。《系年》里陈国公子征舒娶夏姬,然后公子征舒弑君自立为陈侯,于是夏姬的年龄算法就不同了。夏姬和征舒是夫妻,这一点异于《左传》。但后来的故事和《左传》一样,楚国诸大夫争夺寡妇夏姬,最后申公巫臣得到了她,但付出了代价,申公巫臣成为晋臣,他扶助吴国兴起,来反对楚国。本章简明扼要,又跳到楚平王年间伍子胥为何为吴国太宰而寻求复仇,最后讲到吴人积几十年之势,破楚都郢,而后楚昭王复国。

第十六章:

楚共王立七年,令尹子重伐鄭,爲

(氾?)之師。晉景公會諸侯以救鄭,鄭人止鄖公儀,獻【85】諸景公,景公以歸。一年,景公欲與楚人爲好,乃脫鄖公,使歸求成,共王使鄖公聘於【86】晉,且許成。景公使糴之茷聘於楚,且修成,未還,景公卒,厲公即位。共王使王【87】子辰聘於晉,又修成,王又使宋右師華孫元行晉楚之成。明歲,楚王子罷會晉文【88】子燮及諸侯之大夫,盟於宋,曰:“爾(弭)天下之甲兵。”明歲,厲公先起兵,率師會諸侯以伐【89】秦,至于涇。共王亦率師圍鄭,厲公救鄭,敗楚師於鄢。厲公亦見禍以死,亡(無)後。【90】

前一章说到楚昭王,本章又扯回楚共王,晋景公击败齐国,晋楚之间争霸继续,第一次宋之盟的弭兵尝试,然后和平没有多久,晋楚鄢陵之战,晋大胜。晋楚争霸史里不得不讲的。

第十七章:

晉莊平公即位元年,公會諸侯於湨梁,遂以遷許於葉而不果。師造於方城,齊高厚【91】自師逃歸。平公率師會諸侯,爲平陰之師以圍齊,焚其四郭,驅車至于東畝。平公【92】立五年,晉亂,欒盈出奔齊,齊莊公光率師以

(?隨?逐?)欒盈。欒盈襲巷(絳)而不果,奔內(入)於曲沃。齊【93】莊公涉河襲朝歌,以復平陰之師。晉人既殺欒盈于曲沃,平公率師會諸侯,伐齊,【94】以復朝歌之師。齊崔杼殺其君莊公,以爲成於晉。【95】

晋齐的斗争,齐人西进与晋争霸的受挫。附说晋国内部卿族斗争和齐国内部卿族斗争。齐国又一次不关他的事,整个春秋时代,秦国和齐国都很苦难。秦国东征撞到晋国,过不去。齐国西进撞到晋国,也同样出不来。战国时期,三晋分裂不和,于是秦师和齐师终于可以趁机窜出来到中原驰骋,他们在春秋时代一直被晋国占住要道出不来。

第十八章:

晉莊平公立十又二年,楚康王立十又四年,令尹子木會趙文子武及諸侯之大夫,盟【96】于宋,曰:“爾(弭)天下之甲兵。”康王即世,孺子王即位。靈王爲令尹,令尹會趙文子及諸侯之大夫,盟于【97】虢。孺子王即世,靈王即位。靈王先起兵,會諸侯于申,執徐公,遂以伐徐,克賴、朱邡,伐吳,【98】爲南懷之行,縣陳、蔡,殺蔡靈侯。靈王見禍,景平王即位。晉莊平公即世,昭公、頃公皆【99】早世,簡公即位。景平王即世,昭王即位。許人亂,許公

出奔晉,晉人羅(罹),城汝陽,居【100】許公

於容城。晉與吳會(合)爲一,以伐楚,

(門?)方城。遂盟諸侯於召陵,伐中山。晉師大疫【101】且飢,食人。楚昭王侵泗(伊)洛以復方城之師。晉人且有范氏與中行氏之禍,七歲不解甲。【102】諸侯同盟于鹹泉以反晉,至今齊人以不服于晉,晉公以弱。【103】

第二次宋之盟,弭兵实现,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楚灵王之争霸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孺子王即世,灵王即位”,《左传*昭公元年(二年?)》记载很清楚,楚灵王弑君自立。“灵王见祸,景平王即位”,灵王死于乱,倒是直叙。也讲晋国世系。晋楚继续斗争,与晋内部卿族斗争。附录:李学勤把“至今齐人以不服于晋,晋公以弱”作为考据《系年》写作年代的依据。我个人认为,《系年》是对材料编删的产物,所以这句话不能排除是Ctrl+C Ctrl+V来的。齐人一直心里不服而已,表面上只能服气,齐国和晋国大仗和秦晋大战比太少了,秦国真有电视剧《大秦帝国》里那种“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前赴后继去打仗的感觉。

第十九章:

楚靈王立,既縣陳、蔡,景平王即位,改邦(封)陳、蔡之君,使各復其邦。景平王即世,昭【104】[王]即位,陳、蔡、胡反楚,與吳人伐楚。秦異公命子蒲、子虎率師救楚,與楚師會伐唐,縣之。【105】昭王既復邦,焉克胡、圍蔡。昭王即世,獻惠王立十又一年,蔡昭侯申懼,自歸於吳,吳縵(洩)庸【106】以師逆蔡昭侯,居于州來,是下蔡。楚人焉縣蔡。【107】

陈和蔡的归宿。楚灵王县了陈蔡,楚平王即位行仁义,让他们复国。没想到他俩不识相帮助吴国人伐楚,于是最终又县了他俩。

第二十章:

晉景公立十又五年,申公屈巫自晉蹠吳,焉始通吳晉之路,二邦爲好,以至晉悼公。悼公【108】立十又一年,公會諸侯,以吳王壽夢相見于虢。晉簡公立五年,與吳王闔盧伐【109】楚。闔盧即世,夫秦(差)王即位。晉簡公會諸侯,以與夫秦(差)王相見于黃池。越王勾踐克【110】吳,越人因襲吳之與晉爲好。晉敬公立十又一年,趙桓子會[諸]侯之大夫,以與越令尹宋盟于【111】鞏,遂以伐齊,齊人焉始爲長城於濟,自南山屬之北海。晉幽公立四年,趙狗率師與越【112】公朱句伐齊,晉師

(門?)長城句俞(瀆?穀?)之門。越公、宋公敗齊師于襄平。至今晉、越以爲好。【113】

晋与北上的吴、越之间的关系,以及吴、越北向扩张与齐国的战争。本章“阖卢即世,夫秦(差)王即位”是《系年》唯一的吴国世系记载片段。备忘:“至今晋、越以为好。”是《系年》编辑时间考证的重要证据。

第二十一章:

楚簡大王立七年,宋悼公朝于楚,告以宋司城

之約(弱?)公室。王命莫敖陽爲率【114】師以定公室,城黃池,城雍丘。晉魏斯、趙浣、韓啓章率師圍黃池,

迵而歸之【115】於楚。二年,王命莫敖陽爲率師侵晉,拕(奪)宜陽,圍赤岸,以復黃池之師。魏斯、趙浣、韓啓【116】章率師救赤岸,楚人舍圍而還,與晉師戰於長城。楚師無功,多棄旃幕,宵遁。楚以【117】與晉固爲怨。【118】

进入战国时代,晋楚争霸今犹在,只是晋国军队成了赵魏韩三大夫联合体,三家的领袖是魏文侯魏斯。备忘:“楚以与晋固为怨”,是全篇思想的流露。

第二十二章:

楚聲桓王即位,元年,晉公止會諸侯於任,宋悼公將會晉公,卒于鼬。韓虔、趙籍、魏【119】擊率師與越公翳伐齊,齊與越成,以建陽、

(渠?)陵之田,且男女服。越公與齊侯貸、魯侯衍【120】盟于魯稷門之外。越公入饗於魯,魯侯御,齊侯參乘以入。晉魏文侯斯從晉師,晉師大敗【121】齊師,齊師北,晉師逐之,入至汧(峴?)水,齊人且有陳

子牛之禍,齊與晉成,齊侯【122】盟於晉軍。晉三子之大夫入齊,盟陳和與陳淏於溋(雍?)門之外,曰:“毋修長城,毋伐廩【123】丘。”晉公獻齊俘馘於周王,遂以齊侯貸、魯侯羴(顯)、宋公田、衛侯虔、鄭伯駘朝【124】周王于周。【125】

典籍中的三晋伐齐之战,晋领袖是“魏文侯斯”,是追称。三晋俘虏齐侯,朝周王。

第二十三章:

楚聲桓王立四年,宋公田、鄭伯駘皆朝于楚。王率宋公以城榆關,是(寘)武陽。秦人【126】敗晉師於洛陰,以爲楚援。聲王即世,悼哲王即位。鄭人侵榆關,陽城桓定君率【127】榆關之師與上國之師以交(邀/徼)之,與之戰於桂陵,楚師無功。景之賈與舒子共止而死。明【128】歲,晉

余率晉師與鄭師以入王子定。魯陽公率師以交(邀/徼)晉人,晉人還,不果入王子。明歲,【129】郎(梁?)莊平君率師侵鄭,鄭皇子、子馬、子池、子封子率師以交(邀/徼)楚人,楚人涉

(氾?),將與之戰,鄭師逃【130】入於蔑。楚師圍之於蔑,盡逾(降)鄭師與其四將軍,以歸於郢。鄭太宰欣亦起禍於【131】鄭,鄭子陽用滅,無後於鄭。明歲,楚人歸鄭之四將軍與其萬民於鄭。晉人圍津、長陵,【132】克之。王命平夜武君率師侵晉,逾(降)郜,止(滕?)公涉澗以歸,以復長陵之師。厭(薦?)年,韓【133】取、魏擊率師圍武陽,以復郜之師。魯陽公率師救武陽,與晉師戰於武陽之城【134】下,楚師大敗,魯陽公、平夜悼武君、陽城桓定君,三執珪之君與右尹昭之竢死焉,楚人盡棄其【135】旃幕車兵,犬逸而還。陳人焉反而入王子定於陳。楚邦以多亡城。楚師將救武陽,【136】王命平夜悼武君李(使)人於齊陳淏求師。陳疾目率車千乘,以從楚師於武陽。甲戌,晉楚以【137】戰。丙子,齊師至喦,遂還。【138】

楚声王四年以后,晋楚争霸今犹在……这一段传世典籍记载我还没找。

结论:

《系年》的来源很多,有和《世本》类似的各国君主贵族谱系,有《左传》和《国语》的原材料。但《系年》的视线焦点是晋楚争霸历史。如果“系年”两个字不是原简的题名,那么我认为名字可以改拟成《晋楚争霸记事》。

全篇的逻辑演进是:首先要讲述晋楚之所以成为大国,这晋楚崛起就要讲当时的背景:西周灭亡诸侯坐大(第二章,坐大的诸侯还提到郑国),第二章之前有必要加个帽子,简述西周为何会走向灭亡,于是简述第一章这个帽子就叙述厉王开始的王室衰微。介绍完历史背景,之后就是正文,即晋楚争霸的历史,因为附带提到秦晋崤之战以后,总和晋国作战的秦国,于是想到在西周灭亡这段后说说秦国起源。在晋楚争霸史里附带提到晋国和齐国的斗争,但只是三次(鞍之战、第十七段齐庄公、三晋伐齐)晋齐战争时,才叙述齐国的一些史事,忘记了在历史背景描绘诸侯坐大时提齐国的起源。春秋后期吴、越兴起,也简要说了吴、越和晋、楚的交往和战争,也是不打就基本不说,大打就说个几句。

全篇汲取了各种材料,世系类的、《国语》原材料“语”类的、带纪年的历史记载等。但行文简洁,记事有选择。所以是有对材料的编删整合过程的。删得世系这里有下面没有,太监了。删得秦晋战争只剩下几场最重要的。删得不提齐国起源和坐大。但为了行文方便,也加了一些东西,刚才说逻辑演进就说了。编辑的结果就是,有时世系材料插进纪年记载里会导致学者理解年代的偏差,比如第一段后说了“厉王生宣王”的事。另外,前文也提到,从楚文王和晋献公开始,大部分晋楚君主的世系传承都有记载,“谁传谁”(《系年》的提法是“某某即世,某某即位”),零星散布,插入叙事记载中,和“厉王生宣王”的穿插法类似。

有趣的是,晋国后期政权在三家,后来更进入战国,但《系年》依旧是“冷战思维”,依旧是晋楚争霸的话语体系。

楚国特色的体现,我现在看出一点,就是提到过的没讲楚穆王如何弑父弑君即位。

一、关于第一章“共伯和立十又四年”的标点问题

根据上述通行释文,第一章从周厉王开始的内容是“至于厲王,厲王大瘧于周,卿李(士)、諸正、萬民弗忍于厥心,【2】乃歸厲王于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于宋(宗)。宣【3】王……”前文已经指出“十又四年”是《系年》提到的第一个年份。我现在可以肯定,这里释文的标点断句是有问题的。因为《系年》全篇的君主纪年方式都是“某君主立某年”,有时“某君主”已在前文提到,于是就承接上文省略为“立某年”,“立”字绝不省略。唯一特别的纪年方式是第十七章的“晋庄平公即位元年”,其实不矛盾。“位”的古字即是“立”,所以“晋庄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真的能打《史记》的脸吗?《清华简(貳)·系年》初见印象 网址:http://www.jrxk.cn/view/57746.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看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