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重阳节】赏菊花,饮菊酒,你要知道哪些知识?

【重阳节】赏菊花,饮菊酒,你要知道哪些知识?

fengfeixue0219 2015-10-15 浏览172次

九九重阳节是入秋之后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文化中,将“九”视作为最大阳数,而九月初九,两个九字相重,因此在这天举行的各种活动,被人们赋予了各种特殊含义。例如,重阳登高,是为汲取天地阳气,以趋福避祸;而饮菊酒、插茱萸的风俗,也带有了期盼健康、长寿的意味。

菊花和茱萸,是在重阳节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的两类植物,而其中又以菊花为甚。赏菊花、饮菊酒、食菊糕,已经成为了重阳节的标志性风俗。那么,菊花究竟是如何与重阳这个节日联系在一起的呢?

重阳赏的是什么“菊”?

都说重阳要赏菊,那么我们赏的,到底是什么菊花呢?

如果抛开重阳节不提,那么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可赏之“菊”:作为鲜切花的非洲菊和雏菊、庭院栽种的矢车菊和勋章菊,还有可形成大片花海的波斯菊等等,这些美丽花儿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菊”字。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菊科大家族。

所有的菊科植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它们看上去的那朵炫目的“花”,其实是由诸多小花组成的花序。对于菊科植物来说,我们看到每一片“花瓣”,以及每一个“花蕊”,其实都是一朵独立的小花。只不过,那些看似“花瓣”的小花,花冠特别延长,因此称为舌状花,又因为位置在边缘,又被称为缘花,而像“花蕊”的小花则花冠小而呈管状,因此称为管状花,因为位置居于中间,所以也被称为盘花。


因此用这样的特征去判断,我们身边的菊花真是太多了,例如我们熟悉的蒲公英、向日葵,以及最近为人们熟知的青蒿、黄花蒿,都是“菊花”(菊科植物)。在这些“菊花”中,有些花序全部由舌状花组成(如蒲公英),还有一些既有舌状花,也有管状花(如向日葵),整个菊科也因此分成了舌状花亚科和管状花亚科两大类。

不过,显然这些“菊花”并不是我国传统意义上菊花。重阳节所赏的菊花,只是全世界30000余种菊科植物中的一员,即管状花亚科菊属的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这一个物种。然而,正是这单单一种,因其长久的历史和我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了品种繁多、用途各异的大家族,而又进一步成为了整个菊科的代表。

“食”菊长久远

虽然现在的菊花色彩缤纷,形态各异,但人们最开始对菊花的利用并非是用来欣赏,而更多是拿来食用,以及制作菊花酒。

人们饮用食用菊花的历史,要远远早于赏菊。在屈原的离骚中就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可能已经有食用菊花的历史。而到了汉代,以菊花来制作菊花酒,已经成为了相当流行的习俗。记录西汉时期逸闻轶事的《西京杂记》就记载道:“菊华(“华”通“花”)舒时,并採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可见,西汉时期的菊花酒,不单用菊花,并且还要加入菊花的茎叶,这大抵是利用气味更为浓烈的菊花茎叶,来增加菊花酒的风味。


到唐代时,随着重阳节成为公众普遍的节日,重阳节与菊花酒,已经成为一对固定的搭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九日登山》中写道:“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不过此时,茎叶入酒的习惯逐渐减退,更多是单以菊花与大米一同发酵,或直接将菊花浸入酒中,从而让酒带有菊花的清香和微黄的颜色。直到今天,菊花酒依然沿用着一千多年前的制作工艺。

古人偏爱服食菊花,其实是对菊花多种特性的联想所致。首先,和其他大多数植物,包括很多菊科植物不同,菊花多在深秋时节开放,“我花开时百花杀”,因此给人以傲然之感;而经霜不谢的特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坚韧”“长寿”,因此也赋予了菊花以“长寿”的含义。其次,菊花的茎叶及花中存在多种挥发性物质,食用或浸酒饮用,这些物质的特殊香气会带给人“神清气爽”之感,更是让人认为菊花会拥有“轻身”“健体”之功效。因此在信奉“天人合一”的古代,取食菊花,以期望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饮”到“赏”

当然,如果人们只是将菊花用作食材和酿酒的调味剂的话,恐怕也成就不了今天菊花的名气。而人们开始主动栽种菊花,正是菊花得以变得如此多样的原因。

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人们主动去栽种菊花的,恐怕就是陶渊明莫属了。“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栽种菊花,成为了陶渊明淡然隐居,傲骨犹存精神的体现。不过,陶渊明在东篱下栽种菊花,观赏并非其主要动机,更多的,还是便于采来做酒,不然,为何是“采菊”呢?陶渊明《饮酒》中也明确写道:“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可见,在酒中上下浮动的菊花,和带着菊花清香的菊花酒,都让诗人沉浸在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当中。


陶渊明的隐士之风,逐渐成为了文人们所追捧的对象,而在庭院中栽种菊花,也成为了文人和上流阶层追捧陶渊明式的生活方式的表现。不过,当菊花逐渐脱离物质化的食用、饮用功能后,必然会引起人们在审美功能上的重视,因此自两晋之后,菊花逐渐从山野中的“黄花”,演变出了一支专供观赏用的分支。而经过劳动人民的多年选育,观赏用的菊花品种也不断丰富起来。

在李白“笑酌黄花菊”之时,菊花还主要带着野菊的黄色。而在不到百年之后,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就记载“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可见在唐朝时,由于重阳赏菊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常见风俗,因此随着人们对菊花品种的选育,菊花花色也不再限于黄色,白色的菊花品种也已经出现了。

而到了宋代,菊花的花色更加丰富。南宋女诗人朱淑贞《菊花》诗云:“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可见红色这种在野菊中绝少见到的颜色,在宋代也已经出现。到清代《广群芳谱》中,已记录有菊花品种300-400个,归结为十余种类别。而近年的统计显示,我国的菊花品种数多达3000个以上。


如此多菊花品种是如何起源的,是目前花卉研究中一个颇为重要也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显示,如此多菊花品种的祖先,其祖先应为菊属中毛华菊、野菊等几个野生物种,并在不断的杂交中引入了小红菊、甘菊等的血统。整个菊花物种的形成和品种的分化,呈现出一个庞大的网状杂交体系,频繁的杂交,以及菊花本身控制花序发育基因的突变,使得野菊、毛华菊原本具有的盘花也转变为了舌状花,并且具有勺状、卷曲状等形态,使得菊花的“花瓣”显得层次更为丰富、形态也更为瑰丽。

千百年来,菊花从默默无闻的野花,到为人取食的野菜,再到受人追捧的阆苑仙葩,与重阳节和重阳文化的发展、深化密不可分。菊花的驯化和品种发展,正是表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企盼和对美的追求,而这也正是重阳节的重要内涵了。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重阳节】赏菊花,饮菊酒,你要知道哪些知识? 网址:http://www.jrxk.cn/view/614.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fengfeixue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