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百科首页 >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昊知 2015-12-14 浏览98次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头图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职场中,只要有人和事的地方,难免会发生争议与矛盾,一旦产生,你该如何应对?你是气愤地高呼: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不爽与怨言,还是忍气吞声,默默接受?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人们追求的中庸与克己,所以与西方社会强调自主性的展现并鼓励以直接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同,华人社会却对克己式的忍的情绪调控策略有较多的应用与赞扬。忍,是生活在儒家文化圈里的人独有的一种情绪表达与情绪调控方式。

何为忍?

提到忍的含义,人们往往会说,心字头上一把刀,意思是“忍就好像在心上插了一把刀一样痛苦”,但这种通俗的说法只道出了忍的一个方面的特性与影响;说它就是“克制”“容受”“坚韧”“退让”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忍是一种无奈的表现,也是一个暂时等待的方法。这些说法,对但不全面。

心理学认为,忍是一种策略性的情绪调控机制或历程,在此机制或历程中,当事人为了避免对自己、他人或公众显然不利之后果的发生,或为了预期对自己、他人或公众显然有利之后果的出现,不得不做己所不欲的事情或承受己所不欲的身心痛苦。这表明忍是一种情绪控制机制,起因是外界或自身出现了与自己的需求、愿望或行为不一致的矛盾,目的是避免产生不利后果的出现,其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内心的痛苦或者愿望目的的达成。

这说明,忍既有的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得影响。必须承认,忍本身具有自抑性,所以忍在克制自我的前提下,也可能会伴随产生苦痛与不悦感。比如当面对人际冲突时,一味地采用不合理的忍的方式进行应对,也许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还可能对个体心理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同时,忍还有正面的作用,就像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黄晓莉( 1999)分析谚语格言后指出,忍具有维持人际和谐、免于祸害、修身养性与超越人生等多重正向功能。李敏龙与杨国枢( 1998)也归纳出忍具有增进个人生活福祉、维持也都有正面的功效。可见,忍对个体的生活的质量和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忍的策略类型

在面对争议与矛盾时,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忍的方式,不仅如此,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和情景下,也能采用不同的忍的方式。忍作为一种情绪调节策略,陈依芬等人通过大量调查,将人们通常使用的策略分为以下六种:

1.不忍:直接表达;

2.隐忍式忍:一味地自我压抑与忍受;

3.转移式忍:以不做反应或逃离现场等方式,达到忽视情绪或转移注意力;

4.精神式忍:通过认知转化,进行合理化,如吃亏是福,阿 Q 式自我提升的精神胜利法,达到自我平衡与安慰,在精神层面上获得缓冲,从而获得内心的平和;

5.同理式忍:尝试换位思考去体会他人的立场,个体将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将自我从压抑的负向情绪中解脱,进而获得较多的正向感受。通俗点说,就是别人也不易,这样对我也情非得已。

6.修养式忍:把自我的视野跳脱问题本身,将忍的意义转化成为一种修养的展现,最终期望达到天人合一的更高层次,重视个体的修养是否能与社会文化达到合一交融的境界。

后三种忍,即精神式忍、同理式及忍修养式忍,都是通过自我的思考与思维转变来看待忍的对象,也就是通过认知的转化,将对方的行为或自己的忍的行为合理化进而舒缓自己情绪的一个过程。人们使用上述策略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同理式忍」,「隐忍式忍」,「转移式忍」,不忍,「修养式忍」,和「精神式忍」。但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对忍策略的运用并不仅只局限于单一方式,可能会采多种策略组合的形式,而且在忍的过程中这些心理机制并不单独存在,可能会是同时存在或采序列式运用。

应用不同策略产生的不同结果

当单独应用不同的忍的策略,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适应结果:应用「隐忍式忍」(一味地自我压抑与忍受;)和「转移式忍」(逃离与否认)会导致个体内心郁闷,情绪低落,心理适应非常差,其原因是未及时处理消极的情绪,导致了更多情绪干扰的危机,刻意压抑情绪,导致负向情绪逐渐恶化。可见,运用「隐忍式忍」或「转移式忍」策略之频率越高,对个体之心理适应越不利。两种忍方式均为不利适应的情绪调控策略。当面对一般人际冲突中产生的负向情绪感受,越采用「直接表达」策略进行应对的个体,虽然其心理适应情况也越佳,但人际关系越不好。

若采用组合策略的形式,倾向采「同理式忍」与「修养式忍」的「同理修养型」个,相较于倾向运用「隐忍式忍」与「转移式忍」的「隐忍转移型」个体,其主观幸福感程度较高、适应情况较佳。

不同情景下策略的应用程序

对于不同的忍的策略,一个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并掌握,也可以在不同的策略之间灵活地选择与应用。那么,我们如何进行灵活地选择与应用呢?

首先在进行忍与不忍的决定时,除了要考虑外在社会情境态势和事件的变化程度外,也要考虑采取忍时对自己情绪和身心和谐的影响程度,然后若不需要采取忍时,选择以直接表达方式抒发情绪;如需要忍的话,我们要进行认知转化,认知转化是忍最显著的一种调控策略,通过认知转化后单独采用「同理式忍」与「修养式忍」,或组合采用「同理修养型忍」,而认知转化中,最关键的步骤在于「拉开距离,退一步想」。

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职场中,我们在不得不忍的同时,势必也要为忍的自抑性与不快性提供从中化解的可能,使忍的负面影响能够降到最低,进而帮助个体获得较佳的适应状态。选择能够有效缓解个人不适情绪的忍策略,这才是同时兼顾人际和谐与自我和谐的最合适的做法与行为在。如果接下来,笔者时间允许的话,后续地会细谈 忍在职场和婚恋中的作用与应用。

参考资料:

【1】陈萍,中国人尚忍心态的心理学研究,硕士论文,2006年.

【2】陈依芬、黄金兰、林以正,情绪调控策略与心理适应之关联,《本土心理学研究》,2011(35):3-56.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需转载,请注明版权!

标题: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网址:http://www.jrxk.cn/view/6991.html

发布媒体:好百科 作者:昊知